[发明专利]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及该系统的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3281.5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江亿;夏建军;李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08 | 分类号: | F24D3/08;F24D19/10;F01K17/00;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热 电厂余热 输送管道 供热 低温水管 回收装置 供水管 海水淡化装置 输出端连接 高温水管 供热装置 用户区域 输出端 输入端 输入端连接 控制阀门 调控 通管 电厂 | ||
1.一种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厂侧的海水淡化装置和电厂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电厂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厂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与水热联供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延伸至具有水、热需求的用户区域且与供热高温水管连接;在用户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入端与供热高温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出端连接供热低温水管;在所述用户区域内还设置有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热低温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出端连接系统供水管;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旁通管,在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第一控制阀门;在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与所述系统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旁通管,在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置第二控制阀门;在所述系统供水管与所述供热低温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三旁通管,在所述第三旁通管上设置第三控制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供水管与水处理厂的处理设备连接或直接与供水系统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末端供热装置;当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为多个时,各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末端供热装置;当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为多个时,各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均连接在供热热网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余热回收装置采用乏汽冷凝换热器、吸收式热泵和抽汽汽水换热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侧设置有用于为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和电厂余热回收装置提供抽气和乏汽的汽轮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采用具有保温层的输水管道。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供热期间,电厂余热回收装置和末端供热装置组正常运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关闭,调节第三控制阀门控制流经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的淡水流量,海水淡化装置利用海水制取淡水,淡水经过利用电厂余热回收装置被加热成高温淡水,然后经过水热联供输送管道输送至用户区域,用户区域的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和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将高温淡水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实现供热,降到一定温度后的淡水通过系统供水管供给用户所使用;
在非供热期间,电厂余热回收装置和末端供热装置组停止运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打开,第三控制阀门关闭,海水淡化装置所制取的常温淡水通过第一旁通管、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以及第二旁通管输送至系统供水管供给用户所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32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