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乙烯泡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2642.4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9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轩;郭枫;梁学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71/02;C08L23/16;C08K5/098;C08K5/134;C08J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42 | 代理人: | 蔡继清 |
地址: | 3223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聚乙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交联聚乙烯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乙烯65~90重量份;
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5~30重量份;
热塑性弹性体5~30重量份;
发泡剂0.5~7重量份;
敏化剂0.5~4重量份;
抗氧剂0.5~5重量份;
其中,所述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由主要包括聚生物油与乙醇胺进行转酯化反应形成的多元醇起始剂,所述多元醇起始剂与环氧丙烷进行烷氧化开环聚合制得;
所述聚生物油主要包括100重量份的生物油与0.5~1重量份的偶氮二异丁腈在氮气气氛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得;
和/或,
所述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由主要包括80~95重量份的聚生物油与5~20重量份的乙醇胺在氮气气氛下,150~250℃进行转酯化反应4~12h形成的所述多元醇起始剂;接着,在80~160℃持续通入环氧丙烷进行聚合反应,聚合4~24h后得到所述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
所述泡棉材料的25%压缩比在80 KPa以下,25%压缩比具体是指:试样压缩25%时的应力,具体按GB/T1041-2008测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生物油由生物油经过250~350℃聚合制得;
所述生物油主要包括植物油、动物油、废弃的植物油、废弃的动物油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物;和/或,
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丁苯嵌段共聚物(SBS)、戊苯嵌段共聚物(SIS)、氯化聚乙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包括偶氮二甲酰胺、苯磺酰肼、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甲苯磺酰肼、4,4’-氧代双苯磺酰肼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物;和/或,
所述敏化剂包括乙酸锌、硬脂酸锌、硬脂酸钴、氧化锌、硬脂酸钡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材料具有拉伸强度纵向3.5MPa,纵向伸长率200%,横向拉伸强度1.5MPa,横向伸长率350%,
和/或,所述泡棉材料具有表观密度为0.2~0.5g/cm3。
6.一种泡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材料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泡棉材料,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合成阶段:将80~95重量份的聚生物油与5~20重量份的乙醇胺在氮气气氛下,150~250℃进行转酯化反应4~12h形成的多元醇起始剂;接着,在80~160℃持续通入环氧丙烷进行聚合反应,聚合4~24h后得到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
聚乙烯泡棉制备阶段:称取65~90重量份的聚乙烯、5~30重量份聚生物油聚醚多元醇、5~30重量份热塑性弹性体、0.5~7重量份发泡剂、0.5~4重量份敏化剂、0.5~5重量份抗氧剂加入螺杆挤出机上进行塑化挤出母片,然后对所述母片分别进行电子辐射交联处理、发泡处理和压光处理得到所述泡棉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辐射交联处理包括:将所述母片放置于电子加速器上进行辐射交联,控制辐射剂量在10~50 kGy;和/或,
所述发泡处理包括:将经过辐照交联后的所述母片进行垂直自由发泡,发泡炉工作温度为220~350℃;和/或,
所述压光处理包括:将经过发泡后的所述母片置于双辊中进行多次压光处理,控制所述双辊的温度在80~110℃之间。
8.一种泡棉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材料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泡棉材料,所述泡棉材料用作电子产品的视窗和触摸屏的密封缓冲或者胶带基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26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