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频带正交信号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8821.0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4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017 | 分类号: | H03K3/017;H03K5/00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频 正交 信号 产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带正交信号产生装置,包括可变相位RC单元、功率分配单元、相位差检测单元及调理电路单元,可变相位RC单元包括四个RC子单元;该装置采用单节RC多相滤波器即可覆盖0.2GHz‑6GHz的频段,对正交输出信号采用鉴相器进行鉴相,得到相位差信号,将相位差信号经过调理后再加载到变容二极管上面,实时进行调整,保证了正交信号的准确性。且本发明仅需要一节RC相位调整单元,引入的损耗较小,而不需要额外的放大单元进行补偿;所采用的实时调整环路使相位误差显著降低,可广泛应用到各类收发信机里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频带正交信号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发展非常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在进入商用,相关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在收发信机结构设计上基本没有显著的变化。其收发信机结构主要方法有:超外差收发信机、零中频收发信机、数字中频收发信机等几类。对于用户终端接收机而言,由于其数量庞大,价格敏感,目前普遍的设计方法是尽量简化用户终端接收机设计,同时可以适当的增加基站的复杂度。从而,对于用户终端而言,往往采用结构简化的零中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需要两路本机振荡器,一路为同相分量I,一路为正交分量Q,其相位差为90度。其同相分量I与正交分量Q的相位差的准确性将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及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现有的正交信号发生器,分为如下几类。
基于DDS的正交信号发生器,DDS产生的正交信号其相位差异非常小,通常小于0.1度,频率低的时候甚至小于0.02度,性能非常优异。但是,采用DDS产生正交信号有着几大缺点:i)目前主流的DDS商用产品其最高可用频率在1.4GHz左右,如Analog公司的AD9914芯片;ii)DDS芯片的功耗普遍较高且与工作频率及精度成正比,如AD9914芯片其功耗平均约2.2W,大大超出了移动终端的承受能力;iii)DDS芯片的成本居高不下,如AD9914芯片的价格的参考价格为135美元/片。基于如上几点,DDS芯片目前不太可能应用到价格敏感的消费类移动终端设备中。
基于数字分频的正交信号发生器,本机振荡器产生的信号分成两路,一路经过一个D触发器,另外一路先经过反相器后,再进入到另外一个D触发器。则两个D触发器输出的信号其相位差为90度。此种工作模式可以在很宽的频段内工作,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振荡器频率高了两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工艺及器件的要求。
基于无源多相滤波器的设计,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可见,其有多级相同的节组成,要想提高该类型的正交信号发生器的带宽,需要不断增加节数(图2中为3节)。但是,随着节数的增加,对信号的衰减越大,需要额外增加放大器进行补偿。同时,衰减过大会导致信号相位噪声等指标变差而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频带正交信号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正交信号发生器准确性差、频带范围小、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宽频带正交信号产生装置,包括可变相位RC单元、功率分配单元、相位差检测单元及调理电路单元,可变相位RC单元包括四个RC子单元;
其中,正向输入信号分别与第一RC子单元的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第二RC子单元的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相连接;
负向输入信号分别与第三RC子单元的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第四RC子单元的电阻R4的一端、电容C41的一端相连接;
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同相I支路功率分配单元的电阻R5的一端、R6的一端、第四RC子单元的电容C4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为同相I支路的对外输出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相位差检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链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应用的功能调起协议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