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脂质体激酶抑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8134.9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1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松;刘静;梁小飞;李凤;胡晨;蒋宗儒;汪文亮;陈程;王蓓蕾;王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213/76 | 分类号: | C07D213/76;C07D401/04;C07D471/04;C07D213/82;C07D213/75;A61K31/44;A61K31/444;A61K31/4439;A61P33/06;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李巍;张燕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脂质体 激酶 抑制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激酶抑制剂,其包括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酯、酸、代谢物或前药。本发明还提供包括式(I)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这些化合物和组合物用于治疗由PI3K激酶或PfPI4K激酶活化介导的病症,特别是疟疾、癌症和其它的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用途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类新型的激酶抑制剂的化合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这些化合物和组合物用于治疗由PI3K激酶或PfPI4K激酶活化介导的病症,特别是疟疾、癌症和其它的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用途和方法。
背景技术
诸多病毒对宿主脂质代谢、脂质膜的运输以及脂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均会产生影响。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ide,PI)是一类参与以上几种细胞过程的磷脂。磷脂酰肌醇是PI的基本骨架,磷脂酰肌醇的5个羟基中,3、4、5位羟基被激酶可逆地磷酸化后总共可得到7种PIs,包括磷脂酰肌醇-3-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PI3P)、磷脂酰肌醇-4-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4-phosphate,PI4P)、磷脂酰肌醇-5-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5-phosphate,PI5P)、磷脂酰肌醇-3,4-二磷酸盐(phosphatidylinositol 3,4-biphosphate,PI(3,4)P2)、磷脂酰肌醇-3,5-二磷酸盐(phosphatidylinositol 3,5-bisphosphate,PI(3,5)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盐(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PI(4,5)P2)和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盐(phosphatidylinositol 3,4,5-triphosphate,PI(3,4,5)P3)。这7种PIs可以相互间进行转换,不同类型的磷酸酶和激酶参与其相互转换的过程。这些PIs在亚细胞膜中的分布各不相同。PI3P在早晚期内体上都有分布,PI4P主要分布在高尔基体上;PI(3,4)P2、PI(4,5)P2、PI(3,4,5)P3主要位于血浆膜;PI(3,5)P2主要分布于突触分泌小泡,晚期内体上也有少量分布。
PIs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中带负电荷的一种磷脂,虽然在生物膜中含量较低,却是生物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膜的通透性、囊泡的运输、膜的转移、细胞骨架调整及信号传导通路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4-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4-kinases,PI4K)是针对恶性疟原虫的主要靶标,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恶性疟原虫的PI4K蛋白,而不抑制人的PI4K蛋白,能够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Nature,2013,504,248–253)。
本专利主要涉及一种新型的激酶抑制剂,它的作用靶点主要是恶性疟原虫PI4K(Plasmodium falciparum phosphatidylinositol 4-kinase,PfPI4K)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而对人的PI4K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由于本专利的化合物对PI3K蛋白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因而也能用于治疗由PI3K所介导的病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酯、酸、代谢物或前药:
其中:
X选自CH或N;
A环选自吡啶基、吡咯基、吡咯并吡啶基、吡唑基、吡唑并吡啶基、四氢吡啶基、异喹啉基、苯基、和吲哚基,所述A环的氮原子任选被氨基保护基取代;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素、和C1-6卤代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