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杂多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6881.9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翁羽飞;周飞;奚军;吴忠平;王继媛;蒋方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18 | 分类号: | B01J31/18;B01J31/16;B01J31/08;C07D49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多酸 固体杂多酸催化剂 制备 催化剂 二氧化双环戊二烯 阴离子交换树脂 固体酸催化剂 反应收率 环境友好 环戊二烯 耐热性能 使用寿命 碳原子数 载体树脂 直链烷基 正整数 苯基 抽滤 溶胀 苄基 洗涤 应用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杂多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催化剂以杂多酸或过氧杂多酸为主要活性组分,以如下结构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其中:X表示卤素,y表示1~10之间的整数,m,n为正整数,m:n=1:10~1:100,R5、R6、R7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18的直链烷基、苯基或苄基中任意一种。本发明通过将杂多酸或过氧杂多酸溶液与已溶胀的载体树脂混合,20~60℃的温度下,搅拌5~20h,再抽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酸催化剂。该催化剂耐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易于回收,环境友好,适用于环戊二烯氧化生成二氧化双环戊二烯,反应收率大于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催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体杂多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杂多酸是酸强度较为均匀的纯质子酸,可以高效的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且对环境友好。杂多酸(HPA)是由中心原子P、Si、As、Ge等,配位原子Mo、V、W等以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含氧多酸盐总称,在催化反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Keggin结构的杂多酸盐。固体杂多酸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小(1~10m2·g-1),且回收困难,将其有效地负载于载体上后,可实现均相催化反应的非均相化,有利于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采用的载体主要有二氧化硅、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离子交换树脂、聚合物多孔材料等。负载后的杂多酸活性成分比表面积增大,催化活性也明显提高,催化剂易回收,适用于连续化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为杂多酸催化的工业化实现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1983年,Venturello报道了Na2WO4/H3PO4/H2O2两相催化环氧化体系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对1-辛烯、环已烯、苯乙烯等大部分烯烃的转化率都在95%以上,环氧化物选择性在80%左右。Ishii报道了在由杂多酸H3PWl2O40或H3PMo12O40与十六烷基氯化吡啶组成的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35%过氧化氢对多种有机底物进行环氧化反应,在均相甚至在两相体系中都能有效的进行。奚祖威等报道了以H2O2为氧源,在低温条件下,季铵盐型磷钨杂多化合物Q3[PW4O16(Q=季铵盐)可高效催化环已烯、丙烯、1-辛烯、苯乙烯等多种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转化率及环氧化物的选择率大都在90%左右。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来看,季铵盐型磷钨杂多化合物(Venturello-Ishii)催化剂体系普遍存在催化剂回收难,重复使用次数少等缺点。用该催化剂制备DCPDDO的反应中,由于DCPD沸点高,反应产物氧化双环戊二烯为固体,产品与催化剂分离回收不理想,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性不好(最多为2次),从而使工艺成本提高,不利于工业化。李丽采用浸渍法将12-磷钨酸负载到无机载体SiO2上,虽解决了催化剂的回收问题,但使用1次后活性严重下降。王永栅等报道了氯甲基化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树脂(PS)接枝N-苄基-N,N-二甲基十二烷基季铵过氧磷钨杂多酸盐为三相相转移催化剂,以50%的工业双氧水为氧化剂,优化了制备DCPDDO的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DCPDDO的收率可达89%以上,催化剂回收方便,且重复使用7次未见活性明显降低。从已有的技术来看,将杂多酸盐或过氧杂多酸盐负载于季铵盐型离子交换树脂,以双氧水为氧源,将DCPD氧化为DCPDDO具有反应收率高,工艺环保,催化剂回收方便等优点。但是,已有的季铵盐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耐热性较差,在反应温度60~70℃,反应原料与催化剂平均接触时间一般15小时的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季铵盐基团逐渐分解明显,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杂多酸或过氧杂多酸流失,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