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锅具及智能锅具套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4911.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0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尉长虹;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A47J36/02;A47J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拉丁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套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锅具及智能锅具套装,涉及智能厨具的技术领域,该智能锅具包括:锅具本体和控制器;锅具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加热体,多个加热体在锅具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加热体电路图案;加热体电路图案将锅具本体的外表面划分成多个加热区域;多个加热体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预先存储有控温模式,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选择对应的控温模式,并按照控温模式控制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以控制加热区域的温度分布。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锅具及智能锅具套装,能够根据烹饪食材选择相应的控温模式,以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锅具及智能锅具套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智能化厨具逐渐走进人们的家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其中,智能锅具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有的智能锅具上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锅具的温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温度智能调节的功能,但是,由于智能锅具在加热时多采取整体加热的方式,因此,当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时,只能整体进行降温和加热,其温度变化缓慢,不易进行控制,使得用户在进行烹饪时往往由于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了烹饪效果,也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针对上述由于温度变化缓慢,不易进行控制,进而降低用户体验度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锅具及智能锅具套装,以缓解由于现有的智能锅具不易控制导致的用户体验度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锅具,包括:锅具本体和控制器;锅具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加热体,多个加热体在锅具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加热体电路图案;加热体电路图案将锅具本体的外表面划分成多个加热区域;多个加热体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预先存储有控温模式,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选择对应的控温模式,并按照控温模式控制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以控制加热区域的温度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智能锅具还包括交互界面,该交互界面与控制器连接;交互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操作指令,以根据操作指令选择控温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智能锅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器件设置在加热区域,用于检测加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并将温度参数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温度参数,并通过交互界面进行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锅具本体为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上述加热体通过印刷或者涂敷的方式设置在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的外表面;上述锅具本体的内表面经高抛光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智能锅具还包括多通道集线器;多通道集线器设置在控制器与加热体的通路上,每个加热体通过金属导线连接到多通道集线器,通过多通道集线器与控制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金属导线与多通道集线器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连接触点;该连接触点设置在锅具本体的外表面的边缘处,以便于与多通道集线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智能锅具还设置有定时器,该定时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还用于获取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根据定时时间和控温模式控制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以控制锅具本体的温度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脉有限公司,未经博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4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高效的TF卡连接器组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