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6032.5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治;王新武;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5/36 | 分类号: | C03C2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1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玻璃纤维 浸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玻璃表面涂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电子纺织纱在拉丝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玻璃纤维单丝表面涂覆浸润剂,以起到粘合、润滑、保护玻璃纤维的作用,同时改善玻璃纤维的理化特性,使玻璃纤维电子纺织纱的性能能够适应纺织过程的需要。
目前通用的玻璃纤维电子纺织纱浸润剂,对于改善玻璃纤维的理化性能还不足够,无法保护玻璃纤维在纺织过程中的受力状况,致使玻璃纤维电子纺织纱在各种张力、摩擦力的作用下,经常出现单纤维断裂,甚至整束纱断裂的现象,严重影响纺织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对纺织产品带来严重缺陷,大大降低了纺织产品的质量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环氧树脂45-55份、聚氧乙烯醇30-40份、三羟甲基乙烷5-10份、丙烯酸酯乳液10-20份、马铃薯淀粉5-7份、玉米淀粉5-7份、氢化棉籽油4-6份、柔软剂0.1-1.2份、油脂石蜡7-9份、偶联剂3-5份、润滑剂0.5-1份、防腐剂0.5-1份、有机锡杀菌剂0.1-0.5份、水60-80份。
优选的,所述马铃薯淀粉为高直链马铃薯淀粉,所述玉米淀粉为交联玉米淀粉。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制浆液:按照上述重量份,取环氧树脂、聚氧乙烯醇、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酯乳液、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加入一半重量份的水中,加热至80-100℃使形成浆液;
(2)配制乳化液:再按照上述重量份,取氢化棉籽油、柔软剂、油脂石蜡、偶联剂、润滑剂、防腐剂、有机锡杀菌剂加入剩余的水中,于60-90℃高速搅拌均化形成均匀的乳化液;
(3)于50-70℃下将均化好的乳化液与浆液混合搅匀;
(4)加入消泡剂,混合搅匀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全面改善玻璃纤维电子纺织纱的理化性能,硬挺度在50-80之间,抗拉强度达到52CN/TEX以上,有效解决纺织过程中出现的断丝、起毛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环氧树脂45份、聚氧乙烯醇30份、三羟甲基乙烷5份、丙烯酸酯乳液10份、马铃薯淀粉5份、玉米淀粉5份、氢化棉籽油4份、柔软剂0.1份、油脂石蜡7份、偶联剂3份、润滑剂0.5份、防腐剂0.5份、有机锡杀菌剂0.1份、水60份;
其中,所述马铃薯淀粉为高直链马铃薯淀粉,所述玉米淀粉为交联玉米淀粉。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制浆液:按照上述重量份,取环氧树脂、聚氧乙烯醇、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酯乳液、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加入一半重量份的水中,加热至80℃使形成浆液;
(2)配制乳化液:再按照上述重量份,取氢化棉籽油、柔软剂、油脂石蜡、偶联剂、润滑剂、防腐剂、有机锡杀菌剂加入剩余的水中,于60℃高速搅拌均化形成均匀的乳化液;
(3)于50℃下将均化好的乳化液与浆液混合搅匀;
(4)加入消泡剂,混合搅匀即可。
实施例2
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环氧树脂50份、聚氧乙烯醇35份、三羟甲基乙烷8份、丙烯酸酯乳液15份、马铃薯淀粉6份、玉米淀粉6份、氢化棉籽油5份、柔软剂0.6份、油脂石蜡8份、偶联剂4份、润滑剂0.3份、防腐剂0.8份、有机锡杀菌剂0.3份、水70份;
其中,所述马铃薯淀粉为高直链马铃薯淀粉,所述玉米淀粉为交联玉米淀粉。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制浆液:按照上述重量份,取环氧树脂、聚氧乙烯醇、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酯乳液、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加入一半重量份的水中,加热至90℃使形成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6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