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3785.0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5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乐;姚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梅恒;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电磁阀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1)、第二腔体(2)、阀套(3)、油道连接管(6)和测量单元,所述第一腔体(1)设于第二腔体(2)的上部,油道连接管(6)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腔体(2)的一侧,所述第一腔体(1)和/或第二腔体(2)与测量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腔体(1)内设有与所述阀套(3)相匹配的阀套安装腔(11),所述阀套(3)同轴的设置在所述阀套安装腔(11)内,所述阀套安装腔(11)的第一端封闭设置,第二端沿阀套(3)的轴向延伸至第一腔体(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腔体(1)的该侧面设有与阀套安装腔(11)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电磁头安装槽(12),该电磁头安装槽(12)向上延伸至第一腔体(1)的顶部;
所述第一腔体(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阀套安装腔(11)相连通的第一油道(13),所述第二腔体(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油道(13)的数量相同且分别连通的若干个第二油道(21),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油道(21)与油道连接管(6)相连通;
所述阀套(3)的内部设有与分体电磁阀的阀芯相匹配的空腔(36),该空腔(36)沿阀套(3)的轴向延伸至阀套(3)的一端的端面,阀套(3)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弹簧安装座(32),弹簧安装座(32)的中心部位设有与空腔(36)相连通的第二油孔(33),所述阀套(3)的外壁上沿阀套(3)的轴向设有若干组与空腔(36)相连通的第一油孔(31),且若干组第一油孔(31)在阀套(3)上的分布位置与分体电磁阀的阀芯相适配,每组所述第一油孔(31)均包括沿阀套(3)的圆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油孔(31),若干组所述第一油孔(31)分别与不同的第一油道(13)相连通;
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还包括压板(4)和锁紧螺栓(5),所述压板(4)设于第一腔体(1)上具有电磁头安装槽(12)的一侧面,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在第一腔体(1)上;
所述阀套(3)的远离所述弹簧安装座(32)一端的外周缘沿阀套(3)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三限位凸缘(35),该第三限位凸缘(35)为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的外壁上与每组第一油孔(31)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油槽(34),该油槽(34)沿阀套(3)的圆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座(32)包括第一限位凸缘(321)和第二限位凸缘(322),所述第一限位凸缘(321)是由阀套(3)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缘(322)是由第一限位凸缘(321)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凸缘(321)沿阀套(3)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二限位凸缘(322)沿阀套(3)轴向的长度,且第二限位凸缘(322)位于第一限位凸缘(321)内远离空腔(36)的一端,第一限位凸缘(321)的内壁与第二限位凸缘(322)朝向空腔(36)的一端面之间形成弹簧安装槽(323),所述第二限位凸缘(322)的中心部位沿阀套(3)的轴向设有所述第二油孔(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7),该压力传感器(7)安装在第一腔体(1)的一侧,压力传感器(7)的测试端穿过第一腔体(1)与第一油道(1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包括流量计,该流量计设于第一油道(13)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13)的数量和第二油道(21)的数量均设置为六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上的第一油孔(31)的数量小于等于六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分体电磁阀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与阀套安装腔(11)间隙配合,且所述阀套(3)的外壁沿径向与阀套安装腔(11)的内壁的间隙在0um~20u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7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