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雷达设备及信号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9517.1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6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甄体智;刘建;先登飞;颜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76 | 分类号: | G01S13/7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雷达 设备 信号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二次雷达设备及信号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路信道分选的信号译码方法,包括:根据信号的幅度和方位,按照预定的分选策略将所述信号分发到N路信道中,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以及对分发到所述N路信道中的每一路信道中的信号分别进行译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路信道分选的信号译码方法以及二次雷达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MARKXII系列二次雷达和S模式二次雷达(SSR)设备得到大量普及,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及民航领域。二次雷达可以通过重复询问或信息校验来确保询问端和应答端可靠的通信和识别,而基于二次雷达的无源侦察设备由于其工作特点具有隐蔽性和非协作性,因此不能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或纠错,也不能要求发起重复通信。上述困难导致对基于二次雷达信号的无源侦察难以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尤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经常会出现大量虚假目标,或者截获到残缺不全的信息。
当前的二次雷达信号检测过程包括小信号过滤、脉冲框架检测、交织信号检测、幅度一致性检测等,最终输出检测结果。该检测方法的最大问题是对多重解交织问题解决得不好,多重交织信号经常无法全部得到检测,并且多参数下信号配对也难以实现。
传统的译码方法大多按照指定的信号样式对接收机视频输入信号进行译码,译出信号样式后再根据信号幅度值对每一个脉冲的幅度一致性进行检测,检测通过后输出译码标识,并以P1脉冲的幅度和方位值作为译码信号的幅度和方位值。该方法的主要问题有:对于信号密度非常大的信道,仅仅使用一路信道进行信号译码无法充分过滤信息编码位中出现的干扰脉冲;同时,只是进行幅度一致性检测会导致同一距离环上的信号无法有效分离;并且,虽然译码输出的P1脉冲是参考信号,但是由于接收机对幅度和方位参数的测量存在误差,因此仅仅使用P1脉冲的参数值作为整个译码信号的参数并不可靠,有可能导致终端显示的信号幅度和方位存在较大的抖动;另外,处理多重解信号交织时不仅算法复杂,同时解交织的重数也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多路信道分选进行信号译码,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解交织信号的需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多路信道分选的信号译码方法,包括:根据信号的幅度和方位,按照预定的分选策略将所述信号分发到N路信道中,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以及对分发到所述N路信道中的每一路信道中的信号分别进行译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包括脉冲。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按照预定的分选策略将所述信号分发到N路信道中包括:将最先进入所述N路信道中的第一路信道的脉冲作为基准脉冲;将后续脉冲的幅度和方位与所述基准脉冲的幅度和方位进行比较,计算出幅度差值和方位差值;以及若所述幅度差值和所述方位差值分别在预定幅度门限和预定方位门限内,则将所述后续脉冲分发到所述第一路信道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个未被分发到所述第一路信道的脉冲分发到所述N路信道中的第二路信道中,并将该脉冲作为基准脉冲来筛选后续脉冲以分发到所述第二路信道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未被分发到所述N路信道中的前N-1路信道中的脉冲都分发到所述N路信道中的第N路信道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N=4。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分发到所述N路信道中的每一路信道中的所有脉冲的幅度和方位进行加权平均,并将平均幅度和平均方位作为该路信道中的所有脉冲的幅度和方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所述N路信道中的每一路信道,单独输出译码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9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