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6199.3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6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韩秀萍;王智;袁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48/16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徐罗艳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用户 隐私 保护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获取当前用户的PNL,并根据当前用户的真实SSID,提供k个与真实SSID均不相同的SSID,作为伪SSID添加到当前用户的当前PNL中以更新当前用户的PNL,使得当前用户通过探测请求帧发送出去的SSID中包含伪SSID;真实SSID是当前用户此前连接过的无线网络的SSID。伪SSID的选取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的PNL和位置信息以及周围用户的PNL,从周围用户的真实SSID中筛选出当前用户未连接过的k个评分最高的SSID,作为所述伪SSID,以提高当前用户与周围用户的PNL相似程度;所述评分是指当前用户对周围用户中其未曾连接过的SSID的评分。本发明通过添加伪SSID模糊用户的PNL达到保护隐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SSID信息的无线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如今无线局域网(Wi-Fi)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了加快Wi-Fi连接的过程,移动设备通常会保存它曾经连接过的Wi-Fi网络的服务集标志符(Service SetIdentifier,简称SSID)列表,被称为首选网络列表(PNL)。在连接Wi-Fi的过程中,移动设备里的SSID会通过探测请求帧发送出去,相应的无线接入点(AP)则会回应探测响应帧,通过验证之后则可连接上网络。根据以前的研究,由于SSID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通过用户发出的SSID往往能推断出用户的一些潜在信息,比如用户偏好、用户常去地点等,从而导致了用户身份信息等隐私的泄露。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实现用户信息的匿名化,目前主流的方案有两类。
其中一类是减少探测请求帧中SSID的发送,它通过限制移动设备发送SSID的数量来保护隐私,或者通过对SSID信息进行加密来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修改无线协议,实施成本很高;
另一类是采用MAC地址随机化的方法,比如,iOS与Android在Wi-Fi扫描阶段采用了不同的MAC地址随机化方法来保证攻击者无法找到用户真实的MAC地址。这类方案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很多设备的软硬件不支持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字典攻击等方法,攻击者依然会诱使移动设备泄露其曾经连接过的真实的SSID。
美国专利文献US 20120076072 A1《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privacy in a wireless network》公开了移动设备通过发送包含随机标志符的多条信息,探测周边存在的无线设备,无线设备通过回复其中任意一条信息,建立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建立连接时,移动设备使用固定的SSID(即真实的SSID)。这使得移动设备在与无线设备建立连接时,容易被攻击者通过真实的SSID探测到移动用户的其它潜在信息,依然难以克服隐私泄露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 107210965A《实现用于Wi-Fi隐私的网络协作MAC随机化的系统和方法》中公开了相关的将MAC地址随机化的方法:在接入点处从无线通信站接收无线通信站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地址;在接入点处将前缀分派至无线通信站的MAC地址;在接入点处从无线通信站接收包括前缀和随机MAC地址的帧;在接入点处使用前缀用无线通信站的MAC地址来替代该帧中的随机MAC地址,由此得到经处理的帧;以及在接入点处发射经处理的帧到目标设备。正如前面所述的,支持MAC地址随机化方法的软硬件设备不多,而且也容易被攻击者攻破。
目前,尚且没有有效的解决SSID泄露造成的用户隐私泄露问题的方案。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6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