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的单链DNA适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5334.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其龙;张莉;尹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C12N15/10;G01N33/574;A61K47/5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药 结肠 癌细胞 dna 适配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的单链DNA适配体,该适配体是针对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的且具有靶向药物递送功能的小分子单链DNA(ssDNA)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该适配体具有与其它靶向分子如配受体等不同的特点,具有与靶细胞极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且适配体机体毒性小,筛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肿瘤靶向治疗的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肿瘤临床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用于多药耐药结肠癌靶向治疗及诊断的单链DNA适配子,还涉及该适配子在治疗多药耐药结肠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据世界肿瘤研究基金会(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统计,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 240 万新增病例。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在部分发达地区已经上升为恶性肿瘤第二位。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效果差,手术切除率不足 50%。因此,关于结直肠癌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化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防治转移的最重要手段,但与其它肿瘤一样,化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同样是结直肠癌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求一种能靶向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的药物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药物载体通常是直径小于 100 纳米,具有携带和递送化疗药物至疾病部位的纳米颗粒。常见的包括纳米脂质体( Liposome), 聚合物纳米颗粒(Polymericnanoparticles), 树枝状大分子( Dendrimers), 金属纳米颗粒等。研究证实,通过携带肿瘤表面特异性标记分子对应的配体可显著增加纳米载体被肿瘤细胞的摄取,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细胞中化疗药物浓度,降低了化疗药物的系统毒性。常用的靶向配体有单克隆抗体如抗乳腺癌 Her-2 单抗( Trastuzumab)、多肽、小分子如叶酸( Folate)以及核酸适配子等。适配体(Apatmer)是通过SELEX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Exponential Enrichment)以指数富集形式筛选获得的与靶分子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寡核苷酸配基,具有亲和力高、靶分子广、机体毒性小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包括肿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研究当中,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小分子生物制剂。本研究采用细胞SELEX技术筛选获得了针对人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LoVo/MDR的特异性单链DNA适配体,可特异识别多药耐药的结肠癌细胞,介导对耐药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1、提供一种能与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单链DNA适配体LA1;2、提供单链DNA适配体在多药耐药结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3、提供制备上述DNA适配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多药耐药结肠癌细胞的单链DNA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
(1)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2)以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为核心,向3’端或5’端延伸的序列;以SEQ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其中n30为SEQ ID No.1序列;
(3)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插入、替换、缺失而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序列。
其中,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在多药耐药结肠癌诊断试剂制备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在多药耐药结肠癌靶向治疗药物体系制备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核酸适配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不对称PCR法制备无标记、生物素或荧光素标记的适配体;
(2)人工合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5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