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3910.X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7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明;王鸿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292 | 分类号: | G01S7/292;G01S7/34;G01S7/35;G01S13/93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中心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一、判断中心控制功能是否开启;二、设定中心抑制参数的初始值;三、根据中心抑制参数初始值计算出雷达图像中当前扫描线上各像素点的抑制值,生成抑制函数曲线;四、将抑制函数曲线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输出。本发明通过将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相互配合,实现船用雷达中心抑制,能够有效消除由于收发无法完全隔离导致的近程噪声杂波,提高了近程目标探测能力,进一步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且在有效抑制由于收发机不能完全隔离导致近程杂波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单一系统的计算负担,易于工程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雷达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船用导航雷达信号发射和接收一般采用同一天线,通常采用环行器进行收发隔离。但由于环行器衰减有限,雷达发射信号的功率较高,不能避免部分发射信号直接进入接收机的情况出现。直接进入接收机的发射信号对高灵敏度高增益的中频放大模块影响非常大,会导致放大模块饱和,在雷达图像中心出现大圈。为了避免此现象,必须通过中心抑制方法,将干扰信号抑制掉,这样近距离目标才能正常检测出来。传统抑制手段通过杂波建模,在软件中完成中心抑制,但该方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容易导致真实目标被抑制掉,降低检出率;第二,计算复杂,系统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解决了杂波建模的抑制方法容易抑制掉真实目标,从而影响检出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开系统的中心控制功能,判断中心控制功能是否开启,若开启,则执行步骤2,否则重复执行本步骤;
步骤2:设定中心抑制参数的初始值,所述中心抑制参数包括MBS0、MBS1和MBS2,其中MBS0为抑制函数曲线起始点,MBS1为抑制函数曲线横坐标长度,MBS2为抑制函数曲线抑制值;
步骤3:读取中心抑制参数的初始值,遍历雷达图像中当前扫描线上的每个像素点,按照遍历的先后顺序依次计算出各像素点的抑制值,
计算当前像素点的抑制值具体包括两个步骤:
步骤3.1:记录当前像素点点位POS,判断当前像素点点位POS是否小于抑制函数曲线起始点MBS0,若小于,则将抑制函数曲线抑制值MBS2作为当前像素点的抑制值,否则,执行步骤3.2;
步骤3.2:判断当前像素点点位POS是否小于抑制函数曲线起始点MBS0与抑制函数曲线横坐标长度MBS1之和,若小于,根据抑制值计算公式计算当前像素点的抑制值,否则,结束计算过程,执行步骤4;
步骤4:将计算得到的各像素点的抑制值按遍历的先后顺序依次连线,生成抑制函数曲线;
步骤5:将抑制函数曲线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传输至自动增益控制芯片反馈管脚。
作为优选地,所述抑制值计算公式为,其中,SUPRESS[n]为第n个像素点的抑制值,SUPRESS[n-1]为第n-1个像素点的抑制值,n为像素点序号,,D为当前像素点点位与抑制函数曲线起始点的差值。
作为优选地,所述运行步骤5之后判断中心控制功能是否关闭,若关闭,则结束本次控制过程,重新执行步骤1-5;否则,检查中心抑制参数的初始值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则执行步骤3,否则结束本次控制过程。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通过将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相互配合,实现船用雷达中心抑制,能够有效消除由于收发无法完全隔离导致的近程噪声杂波,提高了近程目标探测能力,进一步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且在有效抑制由于收发机不能完全隔离导致近程杂波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单一系统的计算负担,易于工程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39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