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燃气输送的进料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6679.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9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森洁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燃气 输送 进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燃气输送的进料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为此,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其中,天然气汽车以其排放低、抑制温室效应和摆脱对石油依赖三大特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在我国,不少城市公交和出租车有大量燃油车已经改用或者正在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随着我国燃气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多,开发与之相匹配的燃气加热器也势在必行。
在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电控喷气系统中,最关键的装置之一是气体喷射器,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燃料的喷射质量。
现有的燃气喷轨在喷射运输时,其使用的进料管由于压力大,而产生较大的噪音,造成整个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音。
基于此,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汽车燃气输送的进料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燃气输送的进料管,采用吸音棉、吸音材料层等结构对燃气输送过程中的噪音进行消噪处理。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燃气输送的进料管,包括管道主体,管道主体的内侧包覆有吸音棉、吸音材料层,所述吸音棉、吸音材料层相间分布在管道主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吸音棉为用于输送气体管道中的玻璃纤维吸音棉。
优选地,所述吸音棉以石英砂、白灰石、白云石为原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吸音材料层上设有微孔、介孔、大孔,所述微孔、介孔、大孔形成一组孔状结构,且微孔、介孔、大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吸音材料层上分布有多组孔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1nm,介孔的孔径为3nm,大孔的孔径为55nm。
优选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5nm,介孔的孔径为10nm,大孔的孔径为100nm。
优选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1nm,介孔的孔径为8nm,大孔的孔径为80n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管体内侧相间设置吸音棉、吸音材料层,对燃气输送中产生的噪音进行处理。
(2)吸音材料层中包括微孔、大孔、介孔,并对其孔径大小进行调整,微孔、大孔、介孔的孔隙内部设有互相贯通的开口孔,因此微孔、大孔、介孔间隙内部具有空间,其受到空气分子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细小纤维作机械振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吸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吸音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道主体,2—吸音棉,3—吸音材料层,311—微孔,312—介孔,313—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燃气输送的进料管,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的内侧包覆有吸音棉2、吸音材料层3,所述吸音棉2、吸音材料层3相间分布在管道主体1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吸音棉2为用于输送气体管道中的玻璃纤维吸音棉。
优选地,所述吸音棉2以石英砂、白灰石、白云石为原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吸音材料层3上设有微孔311、介孔312、大孔313,所述微孔311、介孔312、大孔313形成一组孔状结构,且微孔311、介孔312、大孔313之间的间距相等,吸音材料层3上分布有多组孔状结构。
所述微孔311的孔径为小于等于1nm,介孔312的孔径为3—10nm,大孔313的孔径为55—100n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所述微孔311的孔径为1nm,介孔312的孔径为3nm,大孔313的孔径为55nm。
实施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所述微孔311的孔径为0.5nm,介孔312的孔径为10nm,大孔313的孔径为100nm。
本实施例中,针对进料管的消音结构进行优选,其中,吸音棉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为采用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为原料制备而成。在融化状态下,借助外力吹制式甩成絮状细纤维,纤维与纤维之间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森洁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森洁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6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燃气喷轨道供气量调整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燃气电控喷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