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温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6415.6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沈学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54 | 分类号: | D01F6/54;D01F1/10;D01D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699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温纤维 微胶囊 面料 调温功能 相变材料 制造 环境污染问题 熔融纺丝工艺 熔融挤出造粒 重量份数配比 丙烯酰胺 工艺过程 共混造粒 聚丙烯腈 能源消耗 热能吸收 溶液纺丝 生产费用 无机溶剂 乙烯吡啶 聚合物 丙稀腈 有效地 溶剂 调温 制备 破裂 储存 释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温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该面料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丙稀腈:50‑70份、2‑乙烯吡啶:5‑10份、丙烯酰胺:5‑10份等。本发明的聚丙烯腈调温熔融纺丝工艺可以直接用于调温纤维的制造。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微胶囊共混造粒过程中的黏连或损坏。本发明调温纤维具有良好的热能吸收,储存和释放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功效稳定,成本低廉。在发明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或者无机溶剂,即可避免因溶液纺丝使用溶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可以防止相变材料微胶囊与聚合物在熔融挤出造粒过程中引起的相变材料微胶囊破裂问题,缩短了调温纤维制备的工艺过程,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调温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供应商强调,质量和安全性是第一位,要重于成本费用的考虑。更新、更安全、更科学性将占上风。McKinnon说,工业生产者要牢记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是最为重要。现有衣服都没有调温功能,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调温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一种调温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丙烯腈:50-70份
2-乙烯吡啶:5-10份
丙烯酰胺:5-10份
丙酰胺:10-20份
偶氮二异丁腈:30-40份
过氧化苯甲酰:10-20份
过硫酸钾-亚硫酸氢化钠:1-5份
过硫酸铵-亚硫酸氢化钠:1-5份
氯酸钠-亚硫酸氢化钠:1-3份
次氯酸钠-亚硫酸氢化钠:1-3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温功能型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材料的制备和反应,丙稀腈作为大分子链的主体称取分量,随后将2-乙烯吡啶称取分量加入到丙稀腈中,2-乙烯吡啶使得丙稀腈为主的大分子链开始高分子链的链引发反应
步骤二,称取制定分量的丙烯酰胺和丙酰胺,使得高分子链开始链引发反应和连终止反应,使得整个大分子链的分子数目进一步上升;
步骤三,称取一定分量的偶氮二异丁腈,加入之前的高分子链中,作为体型反应的引发剂;
步骤四,称取一定量的过硫酸钾-亚硫酸氢化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化钠、氯酸钠-亚硫酸氢化钠、次氯酸钠-亚硫酸氢化钠合成得到相变材料的微胶囊;
步骤五,得到相变材料微胶囊和丙稀腈共聚物的均匀混合物,高混机的温度为75℃,混合时间为5min。
步骤六,所得到的均匀混合物经2-3次的去离子水洗涤和45-95℃空气干燥或真空干燥;
步骤七,在螺杆挤出机中熔融纺丝,即可制成所述的聚丙烯腈调温纤维,熔融纺丝加工温度为丙烯腈共聚物的熔点以上10-40℃。
优选地,所述调温功能型面料可以在-10℃至120℃范围保持各项物理指标的稳定性,人工气候老化试验10000小时。
优选地,所述调温功能型面料有高于普通化纤的热导率,从而使得衣服内部的热量散失更快,使得体感温度更加舒适。
优选地,所述调温功能型面料外表面不结露,露水会沿着面料表面,可以使面料防水性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澳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6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