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下的路线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6318.7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凯;郑岳久;来鑫;周龙;孔祥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G05D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成像 约束 条件下 路线 规划 方法 | ||
1.一种无人机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下的路线规划方法,基于已知被侦察目标群中所有被侦察目标的位置坐标,求得无人机在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下飞往实际侦察位置的最优侦察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所述已知被侦察目标群中所述所有被侦察目标的位置坐标,采用初步规划算法计算得到所述无人机在没有单侧成像约束条件时飞往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正上方的初步规划路线;
步骤S2:根据所述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位置坐标以及所述初步规划路线,采用点坐标变换计算方法获得所述无人机在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下到达理论侦察位置Tr的坐标;
步骤S3:将步骤S2获得的所述无人机到达理论侦察位置Tr的坐标,参照所述步骤S1的所述初步规划路线,得到所述无人机在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下飞往所述理论侦察位置Tr的理论侦察规划路线;
步骤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所述理论侦察规划路线,计算出所述理论侦察规划路线对应的飞行里程;
步骤S5:多次循环步骤S1~S4,得到多种所述理论侦察规划路线,以及多个所述对应的飞行里程;
步骤S6:以多种所述理论侦察规划路线中的飞行里程最短的所述理论侦察规划路线为目标函数,采用预定求解算法获取该飞行里程最短的所述理论侦察规划路线,该理论侦察规划路线即为所述无人机在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下飞往所述实际侦察位置的最优侦察路线,
其中,所述单侧成像约束条件包括:所述无人机只能在一侧成像;
所述无人机的成像范围为2km~8km,
当所述无人机在左侧成像时,步骤S2中的所述点坐标变换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位置坐标(x1,y1)以及分别获取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前后两个被侦察目标A0和A2的位置坐标(x0,y0)和(x2,y2),然后进入步骤S2-2;
步骤S2-2:根据所述无人机的单侧成像约束条件中的成像范围约束条件,选定成像距离为d,通过三角形相似定理,计算得到所述无人机从被侦察目标A0飞往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路线L01中与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距离为d的参考点Ta的坐标(Xa,Ya),以及所述无人机从预定被侦察目标A1飞往被侦察目标A2的路线L12的中与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距离为d的参考点Tb的坐标(Xb,Yb);
步骤S2-3:采用两点之间的斜率公式计算所述无人机从被侦察目标A0到飞往预定被侦察目标A1的路线L01在平面坐标系内的斜率k1=(y1-y0)/(x1-x0),以及所述无人机从预定被侦察目标A1飞往被侦察目标A2的路线L12在平面坐标系内的斜率k2=(y2-y1)/(x2-x1),然后进入步骤S2-4;
步骤S2-4:判断斜率k1是否为无穷数,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2-5;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2-6;
步骤S2-5:计算路线L01与路线L12在平面坐标系内形成的夹角θ=π/2-arctan(k2),然后进入步骤S2-9;
步骤S2-6:判断斜率k2是否为无穷数,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2-7;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2-8;
步骤S2-7:计算路线L01与路线L12在平面坐标系内形成的夹角θ=π/2-arctan(k1),然后进入步骤S2-9;
步骤S2-8:计算路线L01与路线L12在平面坐标系内形成的夹角θ=arctan(|(k2-k1)/(1+k1·k2)|),然后进入步骤S2-9;
步骤S2-9:计算参考点Ta绕预定被侦察目标A1旋转θ后的参考点Tf的坐标(Xf,Yf):
Xf=(Xa-x1)·cos(θ)-(Ya-y1)·sin(θ)+x1,
Yf=(Xa-x1)·sin(θ)+(Ya-y1)·cos(θ)+y1,
然后进入步骤S2-10;
步骤S2-10:判断参考点Tf的坐标(Xf,Yf)与参考点Tb的坐标(Xb,Yb)是否重合,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2-11;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2-12;
步骤S2-11:取中间变量θr=θ,然后进入步骤S2-21;
步骤S2-12:取中间变量θr=π-θ,然后进入步骤S2-13;
步骤S2-13:计算参考点Ta绕预定被侦察目标A1旋转θr=π-θ后的参考点Tg的坐标(Xg,Yg):
Xg=(Xa-x1)·cos(θr)-(Ya-y1)·sin(θr)+x1,
Yg=(Xa-x1)·sin(θr)+(Ya-y1)·cos(θr)+y1,
然后进入步骤S2-14;
步骤S2-14:判断参考点Tg的坐标(Xg,Yg)与参考点Tb的坐标(Xb,Yb)是否重合,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2-21;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2-15;
步骤S2-15:取中间变量θr=π+θ,然后进入步骤S2-16;
步骤S2-16:计算参考点Ta绕预定被侦察目标A1旋转θr=π+θ后的参考点Th的坐标(Xh,Yh):
Xh=(Xa-x1)·cos(θr)-(Ya-y1)·sin(θr)+x1,
Yh=(Xa-x1)·sin(θr)+(Ya-y1)·cos(θr)+y1,
然后进入步骤S2-17;
步骤S2-17:判断参考点Th的坐标(Xh,Yh)与参考点Tb的坐标(Xb,Yb)是否重合,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2-21;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2-18;
步骤S2-18:取中间变量θr=2π-θ,然后进入步骤S19;
步骤S2-19:计算参考点Ta绕预定被侦察目标A1旋转θr=2π-θ后的参考点Ti的坐标(Xi,Yi):
Xi=(Xa-x1)·cos(θr)-(Ya-y1)·sin(θr)+x1,
Yi=(Xa-x1)·sin(θr)+(Ya-y1)·cos(θr)+y1,
然后进入步骤S2-20;
步骤S2-20:判断参考点Ti的坐标(Xi,Yi)与参考点Tb的坐标(Xb,Yb)是否重合,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2-21;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2-23;
步骤S2-21:所述无人机在满足侦察到被侦察目标A1时,所述无人机到达所述理论侦察位置所需的转角:
Φ=θr/2,
然后进入步骤S2-22;
步骤S2-22:计算得到所述无人机到达所述理论侦察位置Tr的坐标(Xr,Yr):
Xr=(Xa-x1)·cos(Φ)-(Ya-y1)·sin(Φ)+x1,
Yr=(Xa-x1)·sin(Φ)+(Ya-y1)·cos(Φ)+y1,
接着进入结束状态;
步骤S2-23:输出“数据出错”,接着进入结束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63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替换式干电池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清洁自充电能量系统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