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4407.8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2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仕超;李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5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施工速度快,节约材料,环境污染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广泛青睐,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差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外关于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中的梁柱节点形式的研究较多,而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偏少,普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仅限于外墙板、内墙板、楼梯、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的预制,而梁、柱甚至剪力墙等仍需要现浇生产,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往往会影响施工质量,特别是后期水电管线的安装,往往需要开槽、锚固等工作,将破坏梁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稍有施工不慎,将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结构,其在工厂预先一次浇筑成型,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且与建筑主体连接可靠,保证了建筑的整体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其预留孔避免了后期工作对混凝土梁的破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结构,包括预先一次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梁主体,在混凝土梁主体内浇筑有钢筋笼,在混凝土梁主体的上端面突出有用于与天花板现场浇筑连接的上连接钢筋,在混凝土梁主体的两端突出有用于与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浇筑连接的主连接钢筋,在混凝土梁主体的两侧面和底面均设有在混凝土梁主体浇筑成型时形成的预留孔,预留孔横向竖向规整排列,预留孔为盲孔。
进一步的,上连接钢筋突出混凝土梁主体的上端面的长度不小于其直径的25倍。
进一步的,预留孔的直径为10~30mm,深度为30~150mm,两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200mm或300mm的倍数。
进一步的,混凝土梁主体的最小宽度为200mm,或在该最小宽度基础上加上50mm的倍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装配式混凝土梁结构的主体在工厂预先一次浇筑成型,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且在工厂进行浇筑成型的梁更能保证质量。在该混凝土梁主体的上端面和两端均突出有与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浇筑连接的连接钢筋,主连接钢筋通过灌浆套筒连接技术、浆锚搭接等技术与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连接,再在连接处支模浇注即可,连接更可靠,保证了建筑的整体性,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2、在该混凝土梁主体的两侧面和底面均设有在浇筑成型时形成的预留孔,该预留孔可直接用于在建筑内部装修时的水电管线及各种装饰件的定点安装,使得在装修时无需再设置钢龙骨、钻孔、开槽预埋固定件等工序,也避免了在梁上进行开槽、锚固等会破坏梁的整体性和强度的工作,保证了建筑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结构,包括在预先一次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梁主体2,即该混凝土梁主体在建筑建造前先在工厂中完成,在建造现场可直接使用,在工厂生产时,通过在模具里浇筑混凝土一次成型,其通过浇注、震捣、刮平、编号、养护、拆模,然后置于堆场养护至28天即可出厂。在工厂中统一进行生产保养的混凝土梁主体比在现场浇筑成型的梁结构更能保证质量,且在工厂一次成型的梁结构也比现场工人浇筑的梁结构的强度更好。当然在混凝土梁主体内还得浇筑有钢筋笼4,钢筋笼4是梁结构所必须的,图示中,钢筋笼4包括有主钢筋6和四方形的侧钢筋5。混凝土梁主体2的最小宽度为200mm,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可在生产时调节混凝土梁主体2的宽度,其宽度可为在200mm的基础上加50mm的倍数,即250、300、350等。
在混凝土梁主体2的上端面突出有用于于天花板现场浇筑连接的上连接钢筋1,上连接钢筋1突出混凝土梁主体的上端面的长度不小于其直径的25倍,在混凝土梁主体2的两端突出有用于与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浇筑连接的主连接钢筋,主连接钢筋在图中未表示。连接钢筋和钢筋笼4均在混凝土梁主体浇筑成型时浇筑固定在其中,在使用时,主连接钢筋通过灌浆套筒连接技术、浆锚搭接等技术与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连接,再在连接处支模浇注即可完成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
在混凝土梁主体的两侧面和底面均设有在混凝土梁主体浇筑成型时形成的预留孔3,预留孔3横向竖向规整排列,预留孔3为盲孔。预留孔3的直径为10~30mm,深度为30~150mm,两预留孔3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200mm或300mm的倍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4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面钢梁结构及楼面钢梁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竹质环保组合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