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23772.7 申请日: 2017-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7845434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4
发明(设计)人: 元一单;于明锐;马卫民;朱晨;张丽;刘卓;邹文重;李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21C15/18 分类号: G21C15/18
代理公司: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代理人: 任晓航;周敏毅
地址: 100840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能动 反应 堆堆 辅助 冷却系统
【说明书】:

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所述的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包括压力容器、保温层、环形空间、内置换料水箱、给水泵、汽轮机、给水管线、排水管线,所述的压力容器的外壁与其外围所述的保温层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的环形空间;所述的内置换料水箱通过所述的给水管线向所述的给水泵供水,所述的给水泵在所述的汽轮机的带动下通过所述的排水管线向所述的环形空间注入冷却水。利用本发明的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能够通过非能动手段加速反应堆堆腔淹没,提升堆内熔融物滞留装置的临界热流密度,从而避免压力容器壁面发生沸腾危机,确保IVR系统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核事故之后,核电界开始集中力量对严重核事故的预防和后果缓解进行研究和攻关,诸多结论明确了防范与缓解严重核事故、提高核安全可靠性和改善人因工程等方面的要求。为了避免反应堆堆芯导致的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堆芯捕集器的相关设计逐渐产生,而在我国第三代核电系统的自主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ACP1000、CAP1400、ACPR1000等核电厂均采用了堆内熔融物滞留装置(IVR)。

目前公开的有关堆芯捕集器的技术方案很多,如US4442065(Retrofittablenuclear reactor core catcher)、US5263066(Nuclear reactor equipped with a corecatcher)、US 5343506(Nuclear reactor installation with a core catcher deviceand method for exterior cooling of the latter by natural circulation)、US6353651(Core catcher cooling by heat pipe)、US7558360(Core catcher Cooling)、US8358732(Core catcher,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reactor containmentvess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CN201310005308.0(底部注水叠加外部冷却的大型非能动核电厂堆芯捕集器)、CN201310005342.8(一种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坩埚型堆芯捕集器);CN20140268437.9(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内熔融物滞留系统)等均做了相应公开,这些技术方案均由高位水箱通过重力注水对堆芯捕集器进行非能动冷却。

但上述方案中非能动冷却水流速小,反应堆熔融物滞留装置壁面临界热流密度低。因此,可考虑通过除重力注水外的其它非能动注水手段提升冷却水流速,进而提升壁面临界热流密度,避免发生沸腾危机,确保系统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以能够通过非能动手段加速反应堆堆腔淹没,提升堆内熔融物滞留装置的临界热流密度,从而避免压力容器壁面发生沸腾危机,确保IVR系统有效。

为实现此目的,在基础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所述的辅助冷却系统包括压力容器、保温层、环形空间、内置换料水箱、给水泵、汽轮机、给水管线、排水管线,

所述的压力容器的外壁与其外围所述的保温层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的环形空间;

所述的内置换料水箱通过所述的给水管线向所述的给水泵供水,所述的给水泵在所述的汽轮机的带动下通过所述的排水管线向所述的环形空间注入冷却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的给水泵与所述的汽轮机为同轴水平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的辅助冷却系统还包括卸压箱与排气管线,蒸汽在所述的汽轮机中做功后通过所述的排气管线排入所述的卸压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3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