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开门碰撞预警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3475.2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0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洪土堆;苏清扬;孙根本;黄鸿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开门 碰撞 预警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开门碰撞预警装置和方法,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增加车辆开门碰撞的预警装置的检测距离,从而减小或避免停车开门时造成的碰撞事故。该装置包括:摄像头,用于拍摄车辆的后方获取第一图像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后拍摄车辆的后方获取第二图像;处理器,用于获取同一物体在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像素坐标和在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像素坐标,根据预设公式分别将第一像素坐标和第二像素坐标转换为第一实际坐标和第二实际坐标,根据第一实际坐标和第二实际坐标计算各物体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以及在确定任一物体将在第二预设时间长度内进入车辆开门的危险区域时,向用户发出警告。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车辆开门碰撞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开门碰撞预警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已快速进入每个家庭。人们在享受车辆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交通事故带来的困扰。在使用车辆的各种行为中,很多行为的危险性的来源都是车内人员在执行该行为时存在的视觉盲区。其中,停车开门这一行为就是上述危险行为之一,因为车内人员在停车开门时候忽略其视觉盲区内的运动物体而造成的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减少停车开门时造成的碰撞事故,中国专利CN104590155A公开了一种防止车门打开时与物体相撞的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该装置具有能够发射超声波信号的雷达,雷达在接收到车辆后方物体的反射波后,根据反射波判断车辆后方的物体与本车的距离,进而确定车门开启时是否会与后方物体发生碰撞。此外,日本专利2009-78674也公开了一种防止车门打开时与物体相撞的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利用移动体检测传感器检测车辆后方的移动物体,并基于后方移动物体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向用户发出车门开启警告。然而,目前的车用雷达、传感器等设备的探测距离都十分有限,一般仅为2米左右,如果后方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30千米/小时,则雷达、传感器等设备能够提供给用户的判断时间短于0.25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用户很难做出行为改变,因此仍然可能会与后方物体发生碰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开门碰撞预警装置和方法,用于增加车辆开门碰撞的预警装置的检测距离,从而减小或避免停车开门时造成的碰撞事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开门碰撞预警装置,包括:
摄像头,用于拍摄车辆的后方获取第一图像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后拍摄所述车辆的后方获取第二图像;
处理器,用于获取同一物体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像素坐标和在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像素坐标,根据预设公式分别将所述第一像素坐标和所述第二像素坐标转换为第一实际坐标和第二实际坐标,根据第一实际坐标和第二实际坐标计算各物体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以及在确定任一物体将在第二预设时间长度内进入车辆开门的危险区域时,向用户发出警告;
所述预设公式为:
Y=tan{y*[arctan(a/h)-arctan(d/h)]/R}+arctan(d/h)*h-c
X=x*|(Y-b)/(k*N)|
其中,X为实际坐标的横坐标值;Y为实际坐标的纵坐标值;x为像素坐标的横坐标值;y为像素坐标的纵坐标值;R为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中纵向排列的像素个数;h为所述摄像头距离地面的高度;a为所述摄像头能够拍摄的纵向最远点到所述摄像头在地面的垂直映射点的距离;d为所述摄像头能够拍摄的纵向最近点到所述摄像头在地面的垂直映射点的距离;c为实际坐标系的原点到所述摄像头在地面的垂直映射点的距离;N为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中横向排列的像素个数的一半;k、b为常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转换为第一灰度图像以及将所述第二图像转换为第二灰度图像,根据第一灰度图像中各像素点的灰度值和第二灰度图像中各像素点的灰度值确定同一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3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