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异丁烷和轻质芳烃的催化裂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2235.0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5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许友好;白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9/00 | 分类号: | C10G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产异 丁烷 芳烃 催化裂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产异丁烷和轻质芳烃的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催化裂化原料油送入催化裂化反应器中与催化裂化催化剂接触并依次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第一催化裂化反应和第二催化裂化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和待生催化剂;(2)、将所得反应产物进行分离;(3)、将步骤(2)中分离所得轻循环油、重循环油和油浆任选地送入加氢装置与加氢催化剂接触并进行选择性加氢处理,得到加氢尾油作为所述催化裂化原料油送入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中;(4)、任选将步骤(2)中所得汽油进行抽提精制,得到轻质芳烃。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多产轻质芳烃和异丁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产异丁烷和轻质芳烃的催化裂化方法。
背景技术
芳烃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简称BTX)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苯可以用来合成苯乙烯、苯酚和苯胺等产品,甲苯既可以作为有机合成的优良溶剂,而且是合成甲酚的理想原料;二甲苯中的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原料。异丁烷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与C3~C5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制备烷基化油制取烷基化油;与丙烯发生共氧化反应生产环氧丙烷(PO)并联产叔丁醇(TBA)或者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通过异丁烷脱氢反应制备异丁烯。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于BTX和异丁烷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扩展其来源是目前我国化工技术发展的目标之一。
常规的催化裂化工艺主要用于生产汽油并已取得汽油产率高达50重%以上的突破,满足了汽油无铅化的要求,提高了汽油的辛烷值,但无论是通过改变工艺条件,还是使用新型的沸石催化剂来提高汽油辛烷值,都是以提高汽油组分中的烯烃含量来增加汽油的辛烷值,目前汽油组分中烯烃含量为35~65重%,这与国家标准对烯烃含量的要求相差甚远。液化气组成中烯烃含量更高,大约在70重%,其中丁烯是异丁烷的数倍,难以作为烷基化原料。
美国专利USP5 154 818公开了一种多种原料催化裂化生产较多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轻质烃类原料与待生催化剂在常规提升管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区接触发生芳构化反应和低聚反应,生成的油气和重质烃类原料进入第二反应区,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的油气和待生催化剂在沉降器中分离,油气去分离系统分离,汽提后的待生催化剂一部分返回第一反应区,另一部分则进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热的再生催化剂返回第二反应区循环使用。
美国专利US5685972公开了一种从催化裂化石脑油制取BTX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原料为催化裂化石脑油和焦化石脑油,使用的催化剂优选ZSM-5或者带有加氢功能组分的催化剂。
中国专利CN 104560166A公开了一种催化转化方法,该方法为: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经切割得到轻馏分和重馏分、重馏分经加氢处理得到加氢重馏分,轻馏分和加氢重馏分分开进入到催化裂化装置的副提升管反应器、重质石油烃进入催化裂化装置的主提升管反应器。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满嘴轻循环油不同馏分催化裂化反应所需的苛刻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生产高辛烷值的催化汽油。
中国专利CN990304A公开了一种多产异丁烷和富含异构烷烃汽油的催化转化方法,其重油加工能力提高、干气和油浆产率下降、汽油烯烃和硫含量大幅降低、装置能耗进一步减小。该技术于2002年实现工业化,目前已应用到100多套FCC装置,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产异丁烷和轻质芳烃的催化裂化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多产轻质芳烃和异丁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产异丁烷和轻质芳烃的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催化裂化原料油送入催化裂化反应器中与催化裂化催化剂接触并依次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第一催化裂化反应和第二催化裂化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和待生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裂化原料油中双环以上环烷烃的含量大于25重量%;
(2)、将所得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干气、液化气、汽油、轻循环油、重循环油、以及得到或不得到油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2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双提升管进行催化裂化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加工渣油原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