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0538.9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2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闻玺;龚艺;李彪;朱耀龙;潘明浩;涂兵;吴双凌;郭盼;王成;谢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钢新日铁(武汉)镀锡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5/02 | 分类号: | G01B15/02 |
代理公司: | 42232 武汉国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伟涛 |
地址: | 43008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射线 测厚仪 材质 补偿 系统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该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包括:步骤一:带钢取样,制作样板;步骤二:实际测量样板的厚度;步骤三:将样板放到测厚仪标准架上测量厚度;步骤四:材质补偿系数的计算;步骤五:材质补偿系数的应用。本发明的一种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解决了X射线测厚仪在无法获得被测带钢的具体成分及比例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精确的测量出各个钢种带钢的实际厚度值,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冷轧、硅钢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带钢厚度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轧钢生产线中,X射线测厚仪作为轧钢基础自动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X射线测厚仪实时测量并记录带钢的实际厚度值,作为板带成品的厚度数据,同时与自动板厚控制系统(AGC)发送的目标厚度值进行比较,输出偏差值至AGC系统,AGC系统根据偏差值的大小及方向调节轧辊的压下量,从而实现带钢板厚的连续自动控制。
目前,常用工业X射线测厚仪都是先对被测的带钢按纯铁板的厚度值进行转换,再依据带钢材质补偿系数进行二次修正的方式来计算带钢的厚度测量值。对于大型的轧钢企业而言,一般有专门的二级计算机将带钢的各种成分(铁、碳、氮、硫等等)及其占比发送给测厚仪主机,测厚仪再根据内置的合金补偿系数运算程序计算出对应的补偿系数。但要通过该方式计算材质补偿系数有一些局限性:1、必须要有专门的上位机给测厚仪发送带钢的各种成分及其占比;2、测厚仪接收的带钢成分及占比必须准确无误,否则计算出来的材质补偿系数就会不准确,由此会导致带钢厚度测量值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常用的测量带钢的材质补偿系数的方法,必须要有专门的上位机给测厚仪发送带钢的各种成分及其占比,且必须保证测厚仪接收的带钢成分及占比必须准确无误,否则计算出来的材质补偿系数就会不准确,由此会导致带钢厚度测量值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该新型X射线测厚仪材质补偿系统的建立方法包括:
步骤一:带钢取样,制作样板;
步骤二:实际测量样板的厚度;
步骤三:将样板放到测厚仪标准架上测量厚度;
步骤四:材质补偿系数的计算:通过将样板放在测厚仪中测出样板在未进行材质补偿前的厚度值,输入在步骤三中的样板实测厚度值后经过运算测厚仪算出材质补偿系数,所有同钢种的样板的材质补偿系数的平均值就是该钢种的材质补偿系数;
步骤五:材质补偿系数的应用:建立材质代码与材质补偿系数一一对应的数据库程序;电脑的应用程序接收上位机发送的设定信息报文;提取报文中的材质代码;根据材质代码在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材质补偿系数;将报文中的材质补偿接收模式设置为“直接接收材质补偿系数”模式;将修改了材质补偿接收模式及材质补偿系数的报文发送给测厚仪;测厚仪用接收的材质补偿系数修正厚度测量计算结果,从而实现材质补偿功能;通讯错误及材质补偿系数查找失败时报错。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样板的表面经过光滑处理,其规格为长200mm,宽200mm。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测量方法为:在样板表面共选取16个间距为40mm的测量点,利用高精度数显游标卡尺分别对这16个点的厚度值进行测量,计算每块样板的平均厚度。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对所有样板的放板均采用平放样板、以平放样板为基准顺时针旋转90度放置样板、翻转180度放置样板、翻转后再顺时针90度放置样板,即旋转加翻转的四种方式,分别测量四种方式下的样板厚度,得到四个样板实测厚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钢新日铁(武汉)镀锡板有限公司,未经武钢新日铁(武汉)镀锡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0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