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15934.2 | 申请日: | 201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旗;田保亮;李宝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3/75 | 分类号: | B01J23/75;C07C29/145;C07C31/10;C07C45/73;C07C4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杨茜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酮 合成 甲基 丁基 异丙醇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催化剂整体为100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份:
a、活性组分:0.5~8份来自铜或铜的氧化物的至少一种;
b、活性组分:0.5~10份来自钴或钴的氧化物的至少一种;
c、载体:82~99份;所述载体选自经高温焙烧钛改性的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温焙烧的温度为950~1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整体重量份数计,组份a的含量为1.5~5份,组份b的含量为2~5份,组份c的含量为90~96.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催化剂整体为100重量份数计,所述载体中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改性钛前体加入溶剂制成混料I;
②、将载体前体加入混料I中制成混料II;
③、将混料II与无机酸和水充分反应后干燥制得混料III;
④、将混料III焙烧制得钛改性的载体粉体;
⑤、将活性组份铜的可溶性盐和钴的可溶性盐溶于水制成混合溶液IV;
⑥、将选自碳酸氢铵、尿素或氨水中的至少一种配成浓度为0.02~0.2mol/mL的水溶液V作为沉淀剂;
⑦、将溶液V缓慢滴至混合溶液IV中,在沉淀反应终点前加入④中制得的载体粉体,反应终点pH值控制在7.0~10.0,制得浆料VI;
⑧、将浆料VI老化后洗涤过滤,制得滤饼;
⑨、将⑧中滤饼干燥,焙烧后经还原制得所述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的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①中,所述改性钛前体在混料I中浓度为0.001~0.1mol/mL;
所述步骤②中,所述改性钛前体与所述载体前体的mol用量比为(0.01~2.0):1;
所述步骤⑤制成的混合溶液IV中,所述铜的可溶性盐的溶液浓度为0.5~2.5mol/L,钴的可溶性盐的溶液浓度为0.5~3.0mol/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②中,所述改性钛前体与所述载体前体的mol用量比为(0.05~1.5):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①中,所述改性钛前体选自纳米二氧化钛、钛酸丁酯或偏钛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②中,所述载体前体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粉体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⑤中,所述铜的可溶性盐选自硝酸铜、氯化铜、硫酸铜、醋酸铜和草酸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钴的可溶性盐选自硝酸钴、氯化钴、硫酸钴、醋酸钴和草酸钴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⑤中,所述铜的可溶性盐选自硝酸铜、硫酸铜和草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⑤中,所述钴的可溶性盐选自硝酸钴、硫酸钴和草酸钴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醇与异丙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①中所述的溶剂为乙醇、异丙醇和丁醇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③中所述的无机酸为稀硝酸、稀硫酸和盐酸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59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