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杉木干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5065.3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廖岁顽 | 申请(专利权)人: | 融水县鼎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吕玉博 |
地址: | 5453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杉木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杉木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而其中,木材干燥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一道最为关键的工序;干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木材的利用率以及后段工序的加工,直接影响着木制品最终品质的高低。通过干燥处理,能够防止木材的变形开裂、减少木材降等损失,改善物理性能、提高木材利用率、防止木材腐朽虫蛀、保障生物防疫等。而不同品种的木材的特性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针对特定的木材品种研究专用的干燥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干燥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杉木干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杉木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码垛:将杉木按照要求进行切割处理,选择相同尺寸的杉木进行码垛,并放置于木材干燥室内;
(2)预热:以每小时2-3℃的速度对干燥室进行升温,直至65℃,保持4-6小时;
(3)将干燥室温度自然降温至50℃;
(4)加热干燥:首先以每小时6-8℃的速度,升温至65℃,保温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升温3℃的速度,升温至70℃,保温3小时;最后以每小时5-7℃的速度升温至86-88℃,保温5小时;
(5)自然冷却至室温。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预热是以每小时2.5℃的速度对干燥室进行升温,直至65℃,保持5小时。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加热干燥是首先以每小时7℃的速度,升温至65℃,保温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升温3℃的速度,升温至70℃,保温3小时;最后以每小时6℃的速度升温至87℃,保温5小时。
应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杉木,杉木含水率均匀性好,干燥后的杉木品质好,较少出现变形、开裂、弯曲等情况,提高了杉木综合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杉木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码垛:将杉木按照要求进行切割处理,选择相同尺寸的杉木进行码垛,并放置于木材干燥室内;
(2)预热:以每小时2.5℃的速度对干燥室进行升温,直至65℃,保持5小时;
(3)将干燥室温度自然降温至50℃;
(4)加热干燥:首先以每小时7℃的速度,升温至65℃,保温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升温3℃的速度,升温至70℃,保温3小时;最后以每小时6℃的速度升温至87℃,保温5小时;
(5)自然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杉木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码垛:将杉木按照要求进行切割处理,选择相同尺寸的杉木进行码垛,并放置于木材干燥室内;
(2)预热:以每小时3℃的速度对干燥室进行升温,直至65℃,保持4小时;
(3)将干燥室温度自然降温至50℃;
(4)加热干燥:首先以每小时8℃的速度,升温至65℃,保温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升温3℃的速度,升温至70℃,保温3小时;最后以每小时5℃的速度升温至88℃,保温5小时;
(5)自然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杉木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码垛:将杉木按照要求进行切割处理,选择相同尺寸的杉木进行码垛,并放置于木材干燥室内;
(2)预热:以每小时2℃的速度对干燥室进行升温,直至65℃,保持6小时;
(3)将干燥室温度自然降温至50℃;
(4)加热干燥:首先以每小时6℃的速度,升温至65℃,保温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升温3℃的速度,升温至70℃,保温3小时;最后以每小时7℃的速度升温至86℃,保温5小时;
(5)自然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杉木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码垛:将杉木按照要求进行切割处理,选择相同尺寸的杉木进行码垛,并放置于木材干燥室内;
(2)预热:以每小时2.5℃的速度对干燥室进行升温,直至65℃,保持6小时;
(3)将干燥室温度自然降温至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融水县鼎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融水县鼎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5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