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气体捕捉化学链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1876.6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巨辉;李想;黎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F23C10/0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捕捉 化学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化学链反应器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多气体的收集,能量的梯级利用,物料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循环利用。
背景技术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在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洁净高效的燃烧技术,与传统燃烧技术相比,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CO2富集易于捕捉、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低和易与污染物脱除过程有机结合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化学链反应器主要还是燃用化石燃料煤,存在燃料非可再生燃料的弊端;并且虽然污染物排放量低于传统燃烧技术,但仍然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生物质为燃料,应用气化技术在化学链反应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自身优势,有效控制NOx的排放,提供了一种气体收集的化学链反应器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化学链反应器有三大反应器组成,包括空气反应器、燃料反应器、和石灰石反应器,其中空气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氧化态氧载体;在燃料反应器进行生物质的热解和气化反应,其产物与氧化态氧载体反应制取还原态氧载体循环回空气反应器;在石灰石反应器进行CO2气体的捕捉。空气反应器中Ni氧化释放的热量主要为石灰石反应器收集CO2提供热量,空气反应器的NiO随气流进入燃料反应器;NiO进入燃料反应器与燃料反应器中生物质气化的产物反应;生石灰反应器利用CaO与CO2反应捕捉燃料反应器CO2生成的CaCO3,CaCO3通过传输装置进入空气反应器,该传输装置的工作流程是:CaCO3通过其内部的传送带装置实现与燃料反应器部分的连通,传送带装置是由上下两层传送带组成,上层传送带方向是由石灰石反应器指向燃料反应器,下层传送方向是由燃料反应器指向石灰石反应器,实现单向传送并且物料加以循环利用。空气反应器是由鼓风机提供风源,通过布风板进入反应器,作为助燃介质;密封炉中通入密封介质(水蒸气),防止燃料反应器生成的气体进入空气反应器;燃料反应器中通入水蒸汽作为生物质气化介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空气反应器、燃料反应器和石灰石反应器实现生物质燃料化学链反应器中可燃性气体收集与CO2气体的捕捉同步进行。空气反应器中利用提升管将氧化态载氧体NiO提升至燃料反应器与生物质气化产生的还原性气体发生反应生成还原态氧载体Ni,通过密封炉链条结构循环至空气反应器中。燃料反应器温度控制在700-850℃范围内,可燃性气体收集达到最大量值;该化学链反应器主要进行的是生物质热解和生物质气化且其气化产物与氧化态氧载体之间发生反应,选用生物质作为燃料因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灰分含量少,固定碳含量少但活性比煤高很多的特点,而在气化的条件下不会析出氮氧化合物,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有效地减小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学链反应器二维剖面示意图。
其中包括:1—空气反应器;2—石灰石反应器;3—传送带; 4—CO2收集器 ; 5—空气入口 ;6—提升管 ;7—废气出口; 8—旋风分离器;9—出料腿; 10—燃料反应器 ;11—生物质入口; 12—密封装置; 13—可燃性气体收集 ;14—蒸汽入口; 15—密封炉; 16—蒸汽入口;17—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生物质燃料合成气多级利用化学链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空气反应器:
在空气反应器中的空气是通过底部布风板送入,还原态氧载体Ni与空气混合燃烧,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其发生的化学反应式为:
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空气反应器温度为900-1000℃。由于热力的作用燃烧后生成的NiO的高温颗粒进入燃料反应器中,为燃料反应器的进一步反应提供热源。
2、燃料反应器:
从空气反应器进入燃料反应器的高温NiO颗粒,与燃料反应器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物反应,生成CO2并被CaO吸收,并放出热量促进生物质气化发应使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正向进行。燃料反应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生物质气化:(1)
(2)
(3)
(4)
(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1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