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亮油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9855.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5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管翠诗;丁洛;王玉章;蔡晨;陈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6 | 分类号: | C10G6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亮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渣油加氢‑溶剂脱沥青‑溶剂抽提‑溶剂脱蜡‑吸附剂补充精制,或者,渣油加氢‑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抽提‑吸附剂补充精制,第一种方式中,溶剂脱蜡步骤中,在溶剂脱蜡温度下,脱蜡稀释溶剂的折光率与抽余油的液态组分与脱蜡稀释溶剂的混合物的折光率的比值为0.94‑1,优选为0.96‑0.99;或者,第二种方式中,溶剂脱蜡步骤中,在溶剂脱蜡温度下,脱蜡稀释溶剂的折光率与脱沥青油的液态组分与脱蜡稀释溶剂的混合物的比值为0.92‑1,优选为0.95‑0.99。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提高光亮油收率并能同时降低溶剂脱蜡步骤中的脱蜡温差,从而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亮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亮油是一种重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光亮油按100℃运动黏度可分为90BS(100℃运动黏度在17mm2/s-22mm2/s)、120BS(100℃运动黏度在22mm2/s-28mm2/s)和150BS(100℃运动黏度在28mm2/s-34mm2/s),主要用于提高调合润滑油的高温黏度。光亮油一般是以石油的减压渣油经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的轻质脱沥青油(以下简称轻脱沥青油)为原料,经溶剂抽提-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的润滑油基础油传统生产流程生产的颜色不大于6.0号的颜色较深的重质光亮油,也可以经溶剂抽提-加氢处理-溶剂脱蜡流程生产的颜色不大于1.5号的浅颜色重质光亮油。
石油的减压渣油含有大量的胶质、沥青质、含杂原子化合物等润滑油基础油非理想组分,在采用减压渣油为原料生产重质润滑油基础油(光亮油)时,需要首先经过溶剂脱沥青工艺脱除减压渣油中绝大部分沥青质、大部分胶质及含杂原子化合物等润滑油基础油非理想组分。因此,溶剂脱沥青主要目的是采用溶剂萃取方法,脱除减压渣油中大部分胶质、沥青质,以及含金属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润滑油基础油的非理想组分。由于润滑油基础油有着严格的颜色、黏度指数和氧化安定性等指标要求,减压渣油经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轻脱沥青油时具有严格的丙烷含量不低于90重量%,轻脱沥青油的残炭值不高于1.5重量%等要求,因此,轻脱沥青油相对减压渣油的收率一般在20%左右。
润滑油基础油溶剂抽提工艺一般以糠醛、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NMP)或苯酚作溶剂,在抽提塔内与原料油逆流接触,溶解脱除原料油中芳烃,尤其是溶解脱除多环芳烃或含杂原子化合物等润滑油非理想组分,来改善基础油的颜色、黏度指数和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基础油溶剂脱蜡为采用混合溶剂作脱蜡溶剂,在低温下,将呈固态的高凝点组分与呈液态的低凝点组分分离的过程。由已公开文献来看,脱蜡溶剂的溶剂组成主要靠经验来确定,例如,在采用丁酮和甲苯的混合溶剂作为脱蜡溶剂时,加工的原料油越重,脱蜡溶剂中丁酮含量越低。如,CN1648216A公开了一种以酮和芳烃混合物作溶剂的溶剂脱蜡方法,脱蜡溶剂中酮与芳烃的混合比例为1:1。因此,在进行溶剂脱蜡时,如果溶剂组成不适宜,一种情况是易导致溶剂与脱蜡原料的混合物在过滤温度下产生油相,该油相为部分不溶于溶剂的液态烃,在过滤温度下,将固态的高凝点组分与液态的低凝点组分进行过滤分离时,该油相烃分子易吸附在固态的高凝点组分的表面,使得液态的低凝点组分混入固态的高凝点组分中,影响液态的低凝点组分的收率,而最终影响光亮油的收率;如果溶剂组成不适宜,另一种情况是易导致脱蜡稀释溶剂对高凝点组分的溶解性增强,导致低凝点组分的凝点升高,而使得脱蜡温差增大,则需要更低的过滤温度,导致能耗增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光亮油收率、缩小脱蜡温差以及低能耗的光亮油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生产光亮油时存在的光亮油收率不高、溶剂脱蜡步骤中脱蜡温差较大、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光亮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光亮油收率并能同时降低溶剂脱蜡步骤中的脱蜡温差,从而节能降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质原料油加氢裂化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辛烷值汽油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