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7497.X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国;林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澳德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K7/20;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硅胶 假体材料 超声穿刺 制备 模拟人体 人体组织 透明玻璃 肿瘤组织 超声 小球 超声引导 超声影像 电子灌封 教学指导 力学属性 邵氏硬度 穿刺 高透明 强回声 软硬度 练习 硅油 可用 成像 应用 图像 保存 清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有机硅胶假体材料模拟人体组织,主要成分为高透明电子灌封有机硅胶,邵氏硬度(Shore A)为0到30A,并且其软硬度可以通过加入不同数量的硅油进行调节;在制备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过程中,可加入不同尺寸的透明玻璃小球模拟人体组织中的肿瘤组织。本发明所述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与人体组织力学属性相近,透超声,可以多次超声穿刺使用;具有超声强回声特质的透明玻璃小球,在B型超成像中显示清晰的灰白图像,在超声影像学中很好地模拟了人体组织中的肿瘤组织。本发明所述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稳定性好,能够保存12~24个月;本发明所述有机硅胶假体材料在超声引导下实现穿刺练习,有机硅胶假体材料制备简单、成本低,可用于教学指导和练习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疗领域,涉及一种能够代替生物软组织的假体材料组织,具体为一种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是由于细胞生长增殖的相关机制功能失常而引发的疾病,除了增殖失常,癌细胞还会局部侵入周围的正常组织甚至通过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扩散到人体其他组织,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诊断癌症的主要方法是细胞病理学检查,该检查首先需要通过穿刺获取目标可疑病变组织样本。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方法由于具有准确,快速,花费低,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较快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提取可疑病变组织样本。
穿刺活检实际上是一个利用活检针刺入生物软组织并提取样本的过程。研究穿刺活检过程显然要从生物软组织及活检针两个方面入手。然而,不同生物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差异巨大,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也会对其力学性能造成影响,这种差异不仅会增加生物软组织力学性能研究的复杂程度,而且难免会干扰对穿刺过程中针尖行为的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生物软组织均为不透明体,这大大增加了穿刺过程的难度。所以,临床中实际上大多生物软组织的穿刺试验往往要借助超声成像(B超)、CT扫描等技术观察,从而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极大地降低对其他正常组织的误伤概率。
针对以上问题,就需要提供一种透超声的假体材料给医务工作者用于反复练习,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中医务工作者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采用可透超声的、透明的、力学性能较为稳定并接近生物软体组织的假体材料代替生物软组织作为穿刺活检的练习对象将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穿刺假体材料有仿肌肉弹道测试材料、塑料溶胶、PVC(聚氯乙稀)、琼脂、水凝胶等,然而其中有些材料的力学属性与真实软体组织相比有一定差距,作为穿刺假体硬度过硬;有些材料透超声性能不佳,严重影响了超声的影像质量;有些材料过于昂贵;有些材料制备工艺过于复杂;还有的材料无法实现多次穿刺。有机硅胶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憎水、耐腐蚀、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运输、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疗等行业,其软硬度也非常接近软体组织,也易于固化与加工成型,价格低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代替软体组织的假体材料。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获得一种与人体组织力学属性相近,透超声,能多次超声穿刺使用,长期稳定,价格低廉,制备快速简单,易于成型的假体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穿刺用有机硅胶假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室温20~30℃条件下,将高透明电子灌封有机硅胶A型与高透明透明电子灌封有机硅胶B型按体积比10:1~20:1混合,快速充分搅拌至形成均一粘稠溶液;
(2)向步骤(1)的粘稠溶液中加入1%~20%体积的硅油,继续搅拌至均一粘稠溶液;
(3)将步骤(2)的均一粘稠溶液缓慢倒入容器中,并将不同尺寸大小的透明玻璃小球轻轻放入粘稠溶液中,使其悬浮在粘稠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澳德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澳德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7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