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茶园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4368.5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夏昌雷;黄竞;张翔;王静静;杨巧巧;柏炜;沈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00;A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42110 | 代理人: | 党婧 |
地址: | 4423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茶园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园的种植方法尤其是一种复合茶园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茶园在平地和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传统茶园种植单一,就种植茶树,生态多元化少,为保证茶园防风、排水、防病虫害,需要建设防风带、排水渠,喷洒农药或者其他方法控制病虫害。
传统茶园存在的问题在于:茶园配套设施多,维护费用高,不利于有机农业开展。
发明内容
为了倡导生态、有机茶叶,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型生态茶园种植方式。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茶园的种植方法,具体如下:
1)在以茶为主的茶园,种植乔、灌、草三层结构的作物,即一层树木、一层茶树、一层绿肥;
2)树木选择乔木,每亩种植落叶乔木6—8株,株行距按照10—12米排列,茶园与茶园之间设有隔离林带,隔离林带宽5—8米,以5—10亩左右为一个作业区;
3)在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每3—5米种植1株。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茶园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先进耕作栽培技术,减少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发挥了涵养水源、净化大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减少茶园排水设施、防病虫害设施等投入,有利于生态、有机茶园创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种植结构。在以茶为主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乔灌草三层结构,即树木—茶树—绿肥作物(矮杆)。茶园内遮荫树每亩种植落叶乔木6—8株,株行距10—12米排列为好,茶园与茶园之间最好有隔离林带,宽5—8米,以5—10亩左右为一个作业区;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每3—5米种植1株。
2、苗木选择。乔木选择依照能起到荫蔽效果,又能适当透光的原则,尽量满足茶树需要30%左右荫蔽条件,为茶树搭建起合理的立体生态位,进而改善茶园的光、温环境,为茶鲜叶中香气类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栽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品种,如杉树、樟树、桐树、桂花、罗汉松等。
茶园绿肥的种植根据茶树的实际种植密度优化选择。绿肥一般选用一年生或多年生适宜茶园间作的绿肥品种,且不会与茶树有明显的养分、水分的竞争关系,同时在人力成本上要相对低廉,可以根据茶树不同季节的生长需要合理控制,可以翻埋。绿肥的种类可根据采摘鲜叶质量的要求进行适当选择,如采用白三叶草、紫云英、黑麦草、黄花苜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43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