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锌钢板双光束激光叠接焊接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0744.3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9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谢志州;唐昆;毛聪;张健;胡宏伟;胡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21 | 分类号: | B23K26/21;B23K10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头 叠接 第一工件 镀锌钢板 激光焊接系统 焊接 双光束激光 聚焦 并排设置 对称分布 焊接方向 焊接过程 焊接系统 上下垂直 双激光束 辐照 激光束 夹紧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镀锌钢板双光束激光叠接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需要叠接焊接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均为镀锌钢板;步骤2、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上下垂直叠接并夹紧;步骤3、提供激光焊接系统,激光焊接系统具有第一激光头、第二激光头,第一激光头、第二激光头聚焦发射的激光束沿焊接方向并排设置且呈对称分布;步骤4、启动激光焊接系统,第一激光头、第二激光头分别聚焦形成的双激光束倾斜辐照第一工件表面,完成焊接过程。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镀锌钢板双光束激光叠接焊接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焊接效果,且工艺简单、控制容易、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锌钢板叠接焊接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镀锌钢众多的优良性能,尤其是其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和经济效益,使得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类型的镀锌板材在汽车制造、建筑、通风和供热设施以及家具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因镀锌钢中锌层的存在,使得镀锌钢的焊接工艺性大大降低。原因是在镀锌钢的焊接过程中,镀层锌和基体钢物理特性的极大差异(镀锌层锌的熔点是420 ℃,沸点是907 ℃,远低于基体铁的熔点是1300 ℃),镀层锌的气化先于基体钢的熔化。目前,镀锌钢的主要焊接工艺有三种:电阻点焊、电弧焊和激光焊接。对电阻点焊而言,由于镀锌层的存在,焊接时电极易于锌层合金化,降低电极的寿命。而采用电弧焊接镀锌钢时,由于锌的低沸点,在电弧刚接触到镀锌层时,锌迅速气化,产生的锌蒸气向外喷射,很容易使焊接产生熔渣粒子、气孔、飞溅、未熔合及裂纹等焊接缺陷,电弧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影响,焊接质量下降,同时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烟雾粉尘。另外,由于电弧焊的焊缝宽度较大,且热输入量大,镀层锌的大量气化降低了镀锌钢焊缝处的抗腐蚀性能。镀锌钢叠接接头采用激光焊接时,同样存在镀锌层的气化,以及焊接气孔、飞溅、未熔合等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出现了三种方案,现分别说明如下。
2011年11月09日公开,公告号为CN 102233481 A的发明专利“镀锌钢板用激光搭接焊接方法”公开了一种镀锌钢板用激光搭接焊接方法,本发明通过高功率激光和极快的焊接速度形成的细长小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光焊接镀锌板叠接接头焊缝飞溅、针孔和气泡眼等焊接缺陷问题。但该方法中通过高功率激光和极快的焊接速度来形成的细长小孔,实际焊接中难以控制,且高功率激光光源成本大幅提高。
2010年04月21日公开,公告号为CN 101695790 A的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焊接方法”公开了一种激光焊接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待焊接的镀锌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可使焊接过程中的锌蒸汽从该预留的间隙中排除,从而可克服因焊接工艺参数不锈钢与锌合金时易发生飞溅,造成焊点有效结合面积减小,强度下降等问题。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持一致的间隙,如此增加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的匹配选择难度。
2009年08月19日公开,公告号为CN 101508058 A的发明专利“一种镀锌钢板搭接激光焊接方法”公开了一种镀锌钢板搭接激光焊接方法,本发明将含SN量为35-45WT%的AL-SN合金箔放置在钢板搭接面之间,再利用功率分别为2-3KW和3-4KW的两束激光束对焊缝进行焊接,解决了焊接生产中效率低、飞溅、焊缝耐腐蚀性差等问题。但该方法中存在预置金属箔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加工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工艺简单、控制容易、成本低且焊接效果好的镀锌钢板叠接焊接的方法与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镀锌钢板叠接焊接的方法与系统,具有良好的焊接效果,且工艺简单、控制容易、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一种镀锌钢板双光束激光叠接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需要叠接焊接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均为镀锌钢板。
步骤2、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上下垂直叠接并夹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0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二维纳米材料修补分子筛膜缺陷的方法
- 下一篇:智能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