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7133.4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9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婷;李丹东;邢涛;熊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13399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多个单体的第一电压,确定第一电压处于预先设置的平台期电压区间的第一单体,根据第一单体的跳变标志对第一单体的跳变事件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第一单体存在跳变事件时,则根据第一单体的第一电压、每个单体的第一电压及预先设置的差值阈值,确定第一单体是否恢复正常;若第一单体已经恢复正常,则对第一单体的跳变标志进行更改。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快速且精准的对电池中单体进行判定的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电池的安全且可靠的管理;再一方面,确保了电动汽车行车或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逐渐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随着“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电动汽车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而电动汽车与用油汽车的主要区别是,电动汽车用的是电池。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策略是基于电动汽车系统硬件部分可正常工作时制定的。因此,当出现由于系统外部硬件或者连接工艺(除电池本身原因以外)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电池发生突变的情况时,可能会引发电压故障误报。引发的故障严重时会导致行车过程中SOC突然下降为0%,BMS响应等级较高的四级故障时断开高压回路,最终导致整车趴窝,不仅给用户在行车或充电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而且造成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多个单体的第一电压,确定第一电压处于预先设置的平台期电压区间的第一单体,其中,一个所述单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电压;
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体的跳变标志对所述第一单体的跳变事件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当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单体存在跳变事件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单体的第一电压、每个所述单体的第一电压及预先设置的差值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单体是否恢复正常;
若所述第一单体已经恢复正常,则对所述第一单体的跳变标志进行更改;
其中,所述平台期电压区间为第一电压区间或第二电压区间,第一电压区间的范围>所述第二电压区间的范围。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第一单体的跳变标志对第一单体的跳变事件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第一单体存在跳变事件时,则根据第一电压、每个单体的第一电压(即电池中所有单体的第一电压)及预先设置的差值阈值,对第一单体是否恢复正常进行确定,如果第一单体已经恢复正常,则将第一单体的跳变标志进行更改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充分考虑平台期电压区间(即第一电压区间或第二电压区间)对电池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实现了快速且精准的对电池中单体进行判定的技术效果;再一方面,实现了及时对已经恢复的第一单体进行标记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了对电池的安全且可靠的管理,确保了电动汽车行车或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根据下述方法对平台期电压区间进行设置:
判断电池的电流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具体地,电流阈值为0.5c;
如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0.5c,则平台期电压区间为第一电压区间,具体地,第一电压区间为:3.10v~3.40v。
如果电流小于电流阈值0.5c,则平台期电压区间为第二电压区间,具体地,第二电压区间为:3.18v~3.40v。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单体的第一电压、每个所述单体的第一电压及预先设置的差值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单体是否恢复正常,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单体的第一电压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一平均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7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