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种袋刺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1677.X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1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军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48023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针 壳体 旋动 菌种袋 环形槽 顶齿 菌棒 通孔 扎孔 螺帽 工作效率高 手柄 刺孔装置 径向均布 径向通孔 轴心运动 孔分布 外挡圈 刺孔 挡圈 伸入 旋柄 底座 嵌入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效率高且所扎孔分布均匀的菌种袋刺孔装置。包括刺针、壳体、旋动圈和底座。壳体中间为环形槽,壳体上设有径向通孔。旋动圈内侧设有顶齿,外侧设有旋柄,旋动圈上的顶齿嵌入刺针中部的凹槽内,可在内挡圈、外挡圈和环形槽构成的腔体内旋转。刺针装在壳体上的通孔中,螺帽旋在刺针上部。使用时,只需将菌棒及菌种袋伸入壳体中间的通孔中,旋动旋动圈上的手柄,即可带动刺针向壳体的轴心运动,从而在菌棒及菌种袋的外表面沿径向扎孔。由于刺针沿径向均布,扎出的孔分布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种植工具。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高等真菌中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由于食用菌有多种抗病治病的药用保健价值,现已引起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重视,逐渐有食用扩大转入药用研究及药用开发研究。在国内外都出现了不少新产品,除制成各种保健茶、保健饮料外,还可制成多种煎剂、片剂、糖浆、胶囊或研末服用,有的还制成针剂、口服液等。现在食用菌的种植已得到广泛的普及,成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主要手段。食用菌在种植过程中,要经过几个过程,其中一项是需要定期对菌种袋及菌棒进行扎孔,以达到通风透气和利于出菇的要求。现在进行这一过程时,主要采用传统的全人工方式扎孔,即一手持菌棒及菌种袋,另一手用粗针沿径向向菌棒内扎一定深度的孔。这种方法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所扎孔的分布也不均匀,总体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且所扎孔分布均匀的菌种袋刺孔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刺针,还包括壳体、旋动圈和底座;所述刺针上部设有螺纹,中部设有凹槽,其下部为尖状;所述壳体中间为环形槽,壳体上设有径向通孔,该通孔与环形槽内、外壁惯通;所述旋动圈内侧设有顶齿,外侧设有旋柄;内挡圈和外挡圈均与壳体螺接为一体;所述底座与壳体下部螺接为一体;旋动圈嵌在壳体的环形槽内,可在内挡圈、外挡圈和环形槽构成的腔体内旋转,刺针装在壳体上的通孔中,旋动圈上的顶齿嵌入刺针中部的凹槽内,刺针上部伸出壳体,弹簧套在伸出壳体的刺针上部,限位套管穿过刺针上部套在弹簧上,限位套管的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螺帽旋在刺针上部。
由于本发明中采用壳体、旋动圈和刺针相配合的结构,只需将菌棒及菌种袋伸入壳体中间的通孔中,旋动旋动圈上的手柄,即可带动刺针向壳体的轴心运动,从而在菌棒及菌种袋的外表面沿径向扎孔。由于刺针沿径向均布,扎出的孔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旋动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刺针6、壳体1、旋动圈2和底座5。图5所示,所述刺针6上部设有螺纹,中部设有凹槽,其下部为尖状。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中间为环形槽,壳体1上设有径向通孔,该通孔与环形槽内、外壁惯通。图3和图4所示,所述旋动圈2内侧设有顶齿,外侧设有旋柄。图1和图2所示,内挡圈4和外挡圈3均与壳体1螺接为一体,所述底座5与壳体1下部螺接为一体。旋动圈2嵌在壳体1的环形槽内,可在内挡圈4、外挡圈3和环形槽构成的腔体内旋转。刺针6装在壳体1上的通孔中,旋动圈2上的顶齿嵌入刺针6中部的凹槽内,刺针6上部伸出壳体1,弹簧8套在伸出壳体1的刺针6上部,限位套管9穿过刺针6上部套在弹簧8上,限位套管9的长度小于弹簧8的长度,螺帽7旋在刺针6上部。
工作过程如下:将菌棒及菌种袋送入壳体1中心的空洞内,手摇手柄使旋动圈2旋转,旋动圈2内侧的凸齿随着旋转,由于凸齿下边为渐开线,当向某一方向旋转时凸齿的下边会与刺针6上的凹槽下边作滑动配合,并迫使刺针6随凸齿的旋转而下移,从而使刺针6尖端扎向菌棒及菌种袋,扎出所需的孔。为调整所扎孔的深度,旋动螺帽7使限位套管9的下沿与壳体1外表的距离进行调节,即可达到目的。为节省体力和快速复位,当松开握住手柄的手后,在弹簧8的作用下,刺针6快速复位,为下一次操作作好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军,未经张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16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香菇菌棒自动套袋装置
- 下一篇:秋季播种紫草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