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线退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0204.8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0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业永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1/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陈维琴 |
地址: | 244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线 安装槽 尺寸检测装置 送线轮 加热装置 绕线电机 送线电机 退火装置 冷却盒 压力传感器 对称安装 干燥气体 冷却效率 上下分布 退火工序 驱动端 绕线轮 外侧壁 冷却 测量 行进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线退火装置,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一端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两个送线电机,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送线轮,且两个送线轮上下分布,两个所述送线轮的一侧设有尺寸检测装置,所述尺寸检测装置远离送线轮的一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远离尺寸检测装置的一侧设有冷却盒,且尺寸检测装置、加热装置和冷却盒均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远离送线电机的一端设有绕线电机,所述绕线电机的驱动端上安装有绕线轮。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利用压力传感器对铜线的粗细进行测量,以此控制铜线的行进速度,又利用流动的干燥气体对铜线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解决了传统铜线退火工序中的弊端,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铜线是构成各种线缆的组要部件,现有铜线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残余应力,因此需要加一道退火工序消除这种残余应力。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是指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现有的铜线退火装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铜线直接浸泡在水中,水受热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和水蒸气,水蒸气如果无法有效的散出将影响后续的散热能力,同时温度还未冷却的铜线容易与水汽发生反应而影响铜线的质量;二是实际生产的铜线粗细不一需要冷却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现有设备无法很好的调节铜线的冷却时间。如果能够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排除水蒸气并且能够根据铜线的粗细控制冷却时间的装置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铜线退火工序中存在多种弊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线退火装置,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一端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两个送线电机,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送线轮,且两个送线轮上下分布,两个所述送线轮的一侧设有尺寸检测装置,所述尺寸检测装置远离送线轮的一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远离尺寸检测装置的一侧设有冷却盒,且尺寸检测装置、加热装置和冷却盒均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远离送线电机的一端设有绕线电机,所述绕线电机的驱动端上安装有绕线轮,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冷却盒一侧侧壁的底端插设有进气管,所述冷却盒远离进气管一侧侧壁的顶端插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中部安装有抽风机,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贯穿安装槽并插设在水箱的顶壁上,所述出气管的底端位于水箱内部的底端,所述水箱两侧壁的底端均插设有循环水管,两个所述循环水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水箱内部的顶壁上安装有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尺寸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座,且两个安装座分别安装在安装槽的两个内侧壁上,两个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内部相反一侧的侧壁上均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一端均安装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相对的一端均安装有夹块,两个所述夹块之间夹设有铜线,两个所述活动槽内部相反一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探头朝向活动杆。
优选地,所述水箱内部的顶壁上设有安装管,且进气管与安装管相互连通,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安装有干燥盒,所述安装管的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块槽,两个所述卡块槽内部相反一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相对的一端均安装有楔形卡块,所述干燥盒的外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楔形卡块相互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水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铰接有密封板,所述水箱的内部填充有自来水,且操作口位于自来水的液面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业永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业永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0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智能游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