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包膜叠片静电吸附极片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9825.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钟芳琦;鲍志辉;陆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包膜 静电 吸附 极片防 击穿 隔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膜叠片静电吸附极片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的日益匮乏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锂电池由于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锂电池的电芯极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正极片和负极片逐层交替叠放,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用薄膜隔开,再将叠放整齐的极组进行捆扎,传统的传统叠片机采用机械定位,会对正极片造成的二次损伤,且在移动过程中正极片在隔膜上的相对位置易改变,影响电池性能,新型包膜叠片机在传统叠片机上做出了改进,正极片放在隔膜上方,同时静电发射器放置在隔膜的正下方给隔膜产生大量静电,利用正极片的超导性与隔膜产生静电吸附在一起,从而保证了正极片在隔膜上的相对位置不变。此改进规避了机械定位对正极片造成的二次损伤,机构的简化也降低了成本。但是,由于隔膜下方的静电发射棒为针尖发射静电结构,使用过程中针尖密集处因静电电压过高且不稳定,会出现导致隔膜击穿损伤造成电芯极组的短路,未采取改善措施前,电芯极组的短路率在10%-30%之间波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返工,材料浪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膜叠片静电吸附极片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隔膜和静电发射棒为之间添加防静电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能够直接有效的防止静电击穿隔膜。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锂离子电池包膜叠片静电吸附极片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静电发射棒放置在隔膜的正下方给隔膜产生静电,极片通过包膜叠片机放置在隔膜上,隔膜利用静电吸附极片,在静电发射棒与隔膜之间添加防静电装置。
所述防静电装置为铜片。
所述铜片的厚度为0.1mm-1mm。
所述防静电装置放置在所述静电发射棒的有效行程内。
所述防静电装置距离所述静电发射棒的针尖20mm以上。
所述防静电装置距离所述静电发射棒的针尖20mm。
所述防静电装置与接地后的设备的金属部分相接触。
所述铜片上均匀排列着多个宽度为20-30mm的镂空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隔膜和静电发射棒为之间添加防静电装置,静电发射棒的针尖密集处过高的静电电压发射到防静电装置上,经防静电装置反射,并从防静电装置的四周扩散,然后发射到隔膜上,防静电装置放置在静电发射棒的有效行程内,既能给隔膜产生静电吸附正极片,使得包装正极片在隔膜上的相对位置不变,又能防止隔膜被击穿损伤造成电芯极组的短路,短路率从10%-30%之间降低到3%以内并且保持稳定状态,铜片上均匀排列着多个宽度为20-30mm的镂空结构,使得过高的静电电压发射到防静电装置后经反射能扩散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实施例1:锂离子电池包膜叠片静电吸附极片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静电发射棒放置在隔膜的正下方给隔膜产生静电,极片通过包膜叠片机放置在隔膜上,隔膜利用静电吸附极片,在静电发射棒与隔膜之间添加防静电装置。
防静电装置为铜片。
铜片的厚度为0.1mmmm。
防静电装置距离静电发射棒的针尖20mm。
防静电装置与接地后的设备的金属部分相接触。
铜片上均匀排列着多个宽度为20mm的镂空结构。
实施例2:锂离子电池包膜叠片静电吸附极片防静电击穿隔膜的方法,静电发射棒放置在隔膜的正下方给隔膜产生静电,极片通过包膜叠片机放置在隔膜上,隔膜利用静电吸附极片,在静电发射棒与隔膜之间添加防静电装置。
防静电装置为铜片。
铜片的厚度为1mm。
防静电装置距离静电发射棒的针尖25mm。
防静电装置与接地后的设备的金属部分相接触。
铜片上均匀排列着多个宽度为30mm的镂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9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