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宏观与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交互的交通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5765.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2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丁浩洋;汪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宏观 微观 交通 仿真 系统 交互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宏观与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交互的交通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道路网中的瓶颈和大流量路段作为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研究对象,将宏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输出路段流量作为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输入参数,又将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路段速度结果作为宏观交通仿真系统的修正输入,两套系统的数据不断交互,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交通分配结果。同时因为加入了微观仿真模型,因此可以将道路扩展、交叉口渠化,信号控制等微观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措施对道路流量和速度的影响考虑在内,输出管理控制前后的路段流量速度对比,更具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宏观与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交互的交通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分配研究一直是交通规划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交通分配即是将已知或预测的 OD交通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到道路网的各条道路上,以此为依据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使用状况或规划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出定量化分析与评价。当交通网络达到平衡时,有两种机制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一方面各种车辆试图通过在网络上选择最佳路径来达到自身出行费用最小;另一方面,道路上车流量越大,用户越会感到拥挤,行驶阻抗越高。当两者达到平衡时,每条路段上的流量就是交通系统稳定时的流量。
随着图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交通流分配的技术和算法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成为了宏观交通仿真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宏观交通系统对交通要素细节的描述较低,仿真过程通过流量和速度的关系模型和参数来控制交通流的运行,以交通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考虑单个车辆的移动情况,主要的输出就是路径选择和交通网络中每条路段的流量。
虽然有非常多的学者对流量和速度关系模型做过研究,但要用一套模型、一套参数来描述不同类型、不同流量、不同饱和度路段的流量和速度关系显然不够准确,进而影响了最终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基于单个车辆行为的微观交通流模型,从车辆的驾驶行为、车道设置以及交通设置配置等各个微观细节来模拟每一辆车的速度和位置。但微观仿真系统需要路段流量作为输入,且对计算机资源要求较高,难以在大规模网路上在线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宏观与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交互的交通分配方法,从宏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输出结果中选取道路网中的瓶颈和大流量路段作为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研究对象,将宏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路段流量输出作为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输入参数,利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计算关注路段的准确运行速度,在用该速度值作为输入参数与宏观交通系统进行交互,最后得到较为准确的交通分配结果,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宏观与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交互的交通分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宏观交通仿真系统中建立需要进行交通分配区域的道路网络,对研究区域进行交通小区的划分,输入从不同交通小区发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量,确定路段流量和车速的关系模型和对应参数;设初始仿真次数q为1;
步骤(2)设集合W和集合C为空集;利用宏观交通仿真系统进行道路网络交通量的分配计算;将分配结束后的路段流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取流量排在前a%的路段放入集合W中;计算每条路段流量与其通行能力的比值,将该比值大于b且小于1的路段放入集合W中,集合W中的路段不可重复;逐个搜索集合W中每一条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放入集合C中,集合C中的交叉口不可重复;设宏观交通仿真系统中集合W里路段的车速仿真结果为Vi;
步骤(3)根据现实或规划的路段和交叉口情况,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中逐个建立集合W中路段和集合C中交叉口的仿真模型,将集合W中路段和集合C中交叉口作为微观交通仿真对象,若集合W中路段和集合C中交叉口中某路段或交叉口已在微观仿真系统中建模完成则直接使用该模型;
步骤(4)将在宏观交通仿真系统中输出的路段流量作为这些路段的微观仿真输入流量;在微观仿真系统中对每条路段仿真c次,每次仿真现实中的t时间段,仿真结束后计算c次仿真下每条仿真路段的平均车速v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5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盖机构
- 下一篇:电器元件和主板的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