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4424.1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付萍杰;杨可明;沈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光谱 快速 测量 系统 | ||
1.一种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仪器包和光纤探头(3);
在所述光纤探头(3)外部套设有套管(4),在所述套管(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6),所述第一旋转轴(5)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中部,所述第二旋转轴(6)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中部;所述仪器包包括系统主机和与其相连的高光谱测量仪主机、系统电源和显示屏,所述光纤探头(3)与所述高光谱测量仪主机相连;
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上设置有圆形轨道(7),在所述圆形轨道(7)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8),所述测距传感器(8)与驱动装置和所述系统主机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为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支柱(9),所述调节支柱(9)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或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角度为90°~180°,所述调节支柱(9)为伸缩杆结构;
所述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疑受污染区域,到达铜污染土壤测量点;
步骤二、在测量点位置处,对于不平整的地表用工具简单的人工磨平,打开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使二者的角度在90°±10°之间,将光纤探头(3)架设在测量点中心,打开系统主机、高光谱测量仪主机和系统电源;
步骤三、启动所述系统主机上的测量按钮,测距传感器(8)会自动绕着圆形轨道(7)旋转一周,测出各个点距离地表的高度,将数据反馈到所述系统主机,所述系统主机发出指令,调整所述光纤探头(3)距离测量点表面之间的距离为700±100mm,且所述光纤探头(3)与地表垂直,调整完之后,所述测距传感器(8)会再绕行一圈,以保证距离和角度的正确性,此时所述系统主机会亮红灯,且发出滴滴滴的三声;
步骤四、将校正白板放到所述光纤探头(3)的正下方的地面上,高光谱测量仪主机校正光谱,校正通过时都会绿灯显示,并发出滴滴滴的三声,任何异常都会红灯显示,需要重新校正;
步骤五、校正通过之后,取走所述校正白板,开始测量,测量的光谱曲线和数据都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储存在所述系统主机的内部,从野外返回时另行拷贝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上部,所述第一旋转轴(5)和所述第二旋转轴(6)能够绕所述套管(4)自由旋转,在所述套管(4)内还设置有线缆管(10),在其中设置有线缆(11),每个所述调节支柱(9)分别通过所述线缆(11)与所述系统主机连接,所述光纤探头(3)通过光纤(12)与所述高光谱测量仪主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第一支撑杆(1)长为800mm,所述第二支撑杆(2)长为700mm,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上的所述调节支柱(9)的高度调节范围为500-1000mm,所述第一支撑杆(1)上的所述调节支柱(9)的高度调节范围为530-10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支柱(9)的下端设置有轮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管(10)与所述光纤探头(3)平行设置并接触,所述光纤探头(3)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所述套管(4)的长度为60mm,直径为14mm,所述线缆管(10)的直径为4mm,长度为75mm,所述光纤探头(3)的下端距离所述套管(4)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光纤探头(3)的上端距离所述套管(4)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第一旋转轴(5)和所述第二旋转轴(6)的高度为3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外高光谱快速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轨道(7)的直径为23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44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