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砂心的工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3884.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蒋亚明;吴秀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理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11353 | 代理人: | 何聪 |
地址: | 21312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工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心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制造砂心的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和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其它部件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电机座、蓄电池等,以电机座为例,现有的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机座包括内外双层结构,内外层结构均有专用模具制成,之后内外层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这样就形成了现有的电机座,而经过长时间的验证,现有的电机座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现有的电机座是内外双层焊接制成,极易漏水,且该电机座对焊接的要求非常高,现有的焊接技术无法与其配套,增大了两者技术层面上的差距,生产制造出来的电机座质量不稳定;现有的电机座采用叶片式散热,即风冷散热,散热效果极差。因此,为了改进上述缺陷,申请人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使用水冷的方式,电机座内必须含有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即冷却水道,而冷却水道的形成就必须使用砂心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制造砂心的模具成本太高,结构过于复杂,不易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制造砂心的工装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砂心的工装结构,包括底座模、左成型模、右成型模和车芯,底座模上设有型腔,车芯安装在型腔内且车芯能够在型腔内滑动,型腔的底面上设有进水预留孔、出水预留孔和若干个顶料孔;左成型模设在底座模上端的左侧,右成型模设在底座模上端的右侧,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的内壁均设有成型砂道,左成型模的内端面上设有左半进砂孔,右成型模的内端面上也设有右半进砂孔,左半进砂孔和右半进砂孔组成进砂孔;底座模、车芯、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的外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电加热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模架,底座模安装在模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模的底面设有若干个顶料杆,顶料杆分别位于进水预留孔、出水预留孔和顶料孔内且顶料杆能够沿着进水预留孔、出水预留孔和顶料孔内上下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模的下侧固定有顶料板,顶料杆安装在顶料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模、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加热管防护罩,加热管防护罩能够完全覆盖电加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成型模的外端面上设有左拉板,右成型模的外端面上设有右拉板,车芯的内侧面上设有后推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模与左成型模、右成型模、车芯之间均设有导向条
进一步地,所述车芯的外侧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6个电加热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制造砂心的模具结构做了突破性改进,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包括底座模、左成型模、右成型模以及车芯,合模后,车芯位于底座模上的型腔内,左成型模、右成型模均位于车芯的外壁上且左右成型模和车芯的外壁之间无缝隙,左右成型模在合模后形成进砂孔,底座模、左成型模、右成型模以及车芯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电加热孔;用于制造砂心的砂从进砂孔流入,电加热孔内均设有加热结构比如电加热管等,砂进入进砂孔后沿着左右成型模内壁上的成型砂道和型腔的内壁后经过加热、冷却等然后成型,之后将砂心冷却后取出,车芯用于成型砂心的内壁,左右成型模内壁上的成型砂道以及型腔的形状用于成型砂心的整体形状;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和实现,生产和装配的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半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顶料杆和顶料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底座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左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右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使用本发明制造的砂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模;2.左成型模;3.右成型模;4.车芯;5.型腔;6.成型砂道;7.进砂孔;8.电加热孔;9.模架;10.顶料杆;11.顶料板;12.加热管防护罩;13.左拉板;14.右拉板;15.后推板;16.导向条;51.进水预留孔;52.出水预留孔;53.顶料孔;71.左半进砂孔;72.右半进砂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理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理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3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