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的可组装式超导电缆冷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3832.5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南;吴宏;李育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2/16 | 分类号: | H01B1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组装 超导 电缆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可组装式超导电缆冷套结构,包括超导电缆芯、绝缘层、上冷套管、下冷套管、冷却介质、真空层、保温层。所述的上冷套管和下冷套管有上下连接的卡扣,实现了超导电缆冷套结构的快速装配。同时,所述的上冷套管和下冷套管的两端设置有可快速连接的冷却介质进出口。所述的超导电缆冷套结构具有模块化、便于组装、便于拆卸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模块化的可组装式超导电缆冷套结构。
背景技术
高温超导电缆为了达到高效率、低损耗的输掉目的,采用了无电阻的超导材料作为导电体。超导电缆能传输大电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高温超导电缆仅有0.5%的传输损耗,远小于常规电缆的损耗。与常规电力电缆相比,高温超导电缆具有更大的电流密度,而损耗可以下降60%。用高温超导电缆改造现有地下电缆系统,不但能将输电容量提高3倍以上,而且能降低20%的总费用。通过应用高温超导电缆还能改变传统的输电方式,即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传输电能。因此,高温超导电缆可以极大降低电力系统在输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总效率,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是由于生产和运输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每根超导电缆的长度是有限的。因此在铺设长距离的输电线路时,在铺设电缆的施工现场需要将若干超导电缆对接起来。传统的对接方法需要使用焊接、铆接等工艺。而超导电缆的结构较为复杂,电缆芯、冷却介质回路等组成部分都十分脆弱。在使用目前的各种工艺连接电缆时,不仅需要添加额外的结构对电缆芯和外部其他部分分别进行连接,同时也有可能因为施工中的操作不慎破坏电缆芯或冷却介质回路等较为脆弱的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块化的可组装式超导电缆冷套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简化超导电缆的安装连接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冷套结构,包括超导电缆芯、绝缘层、上冷套管、下冷套管、冷却介质、真空层、保温层。
所述的上冷套管和下冷套管由真空层和保温层构成外壁,中心为空腔,用以通过冷却介质,上冷套管和下冷套管是相互独立,通过滑槽配合在一起,实现了超导电缆冷套结构的快速装配,同时,所述的上冷套管和下冷套管的两端设置有连接装置,可方便地连接相邻的两根电缆。
所述的超导电缆冷套结构具有模块化、便于组装、便于拆卸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模块化可组装式超导电缆冷套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冷套管和下冷套管安装配合用滑槽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套结构两端连接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带有可组装式冷套结构的超导电缆包括:超导电缆电缆芯1,绝缘层2,上冷套管3,下冷套管4,冷却介质5,真空层6,保温层7。超导电缆电缆芯1在中心,周围由绝缘层2包裹着。上冷套管3和下冷套管4通过滑槽8配合在一起,将电缆芯1环绕住。在上冷套管3和下冷套管4的空腔中通入冷却介质5,可以保证电缆芯正常工作所需温度。上冷套管3和下冷套管4的外壁由真空层6和保温层7组成,保证冷却介质5的温度。
如图2所示,上冷套管3和下冷套管4之间的滑槽8。上冷套管3和下冷套管4相互独立,在组装时通过滑槽8配合在一起,限制住径向的移动。
如图3所示,上冷套管3和下冷套管4的两端设置有连接装置9。在连接两根电缆时,用限位器10卡住两根电缆相对的连接装置9的边缘处,同时在连接装置9上有两个凹槽11,用以添加密封材料,防止在连接处有冷却介质的露出。限位器10端部12用螺栓加以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3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