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瓜组培苗的试管外微嫁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0894.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9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蓓;郑岩松;戴修纯;张木清;陈胜文;刘绍钦;乔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刘瑜,裘晖 |
地址: | 51030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苦瓜 组培苗 试管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苦瓜组培苗的试管外微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苦瓜在市场上的销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同时生产上也不可避免地进行重茬连作,从而导致苦瓜枯萎病和疫病等土传病害日趋严重。苦瓜嫁接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栽培死亡率,从根本上克服了重茬连作障碍,有效地防止了枯萎病危害。
微嫁接是一种由组织培养的接穗与砧木进行嫁接的技术,它是植物组织培养与嫁接技术的结合。微嫁接分两种情况,即试管内嫁接和试管外嫁接。试管外嫁接接穗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无毒的外植体植株,微嫁接砧木为种子培育而成健壮种苗,可为接穗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促进接穗生长。微嫁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快速检测植物病毒、繁殖保存珍贵育种材料等方面,且已应用于枣、柑橘、苹果、桃、葡萄、龙眼和沙田柚等多种果树的研究和生产中,然而由于蔬菜组培苗的组织幼嫩,操作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尚无报道在蔬菜类乃至苦瓜种植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苦瓜组培苗的试管外微嫁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苦瓜组培苗的试管外微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接穗的培养:选取大田中已结商品瓜的苦瓜植株的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待萌芽后,切取诱导出的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每18~20d转接一次,然后将获得的无根组培苗培养成5~7cm高的组培苗,再进行5~7d的自然光炼苗,最后剪成带至少2个芽的茎段作为接穗,接穗下部削成楔形;
(2)砧木的培养:将丝瓜或南瓜种子播种于消毒后的基质中,保持基质的湿润,待种子萌发后,将获得的幼苗作为砧木;
(3)嫁接:待步骤(2)中获得的幼苗刚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切去生长点,仅留2片子叶,然后从2片子叶中间劈开,再将步骤(1)中获得的接穗插入其中,并固定嫁接口,每天喷洒5%~8%(w/v)的蔗糖水直至接穗成活;
(4)嫁接后管理:嫁接后置于地面的小拱棚内进行培养,前4天保持小拱棚全封闭,并进行全遮光处理,棚内维持湿度90~95%、温度25~30℃;第5天开始将湿度降低至80%~85%,逐渐通风,并增加光照,温度控制在20~35℃范围内,直至接穗发芽并长出2片新叶。
步骤(1)中所述的外植体为大田综合性状好且已结商品瓜的苦瓜的顶芽或侧芽;优选为大田综合性状好且已结成熟商品瓜的苦瓜的顶芽或侧芽。
步骤(1)中所述的苦瓜的品种包括大顶苦瓜,油瓜和珍珠瓜。
步骤(1)中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所述的培养基中6-BA的浓度为0.3~0.5mg/L。
步骤(1)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优选为MS+0.2~0.4mg/L6-BA+30~45g/L蔗糖+7g/L琼脂,pH5.8。
步骤(1)中所述的继代培养优选为在人工光照封闭式培养室中进行继代培养。
步骤(1)中所述的继代培养的条件优选为:温度26±2℃,相对湿度70%~80%,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6h/d。
步骤(1)中所述的将获得的无根组培苗培养至5~7cm高的组培苗的时间为20d左右。
步骤(2)中所述的丝瓜或南瓜种子优选为经催芽处理的丝瓜或南瓜种子。
步骤(2)中所述的丝瓜种子优选为丝瓜银砧1号或丝瓜银砧2号。
步骤(2)中所述的南瓜种子优选为南瓜海砧1号。
步骤(2)中所述的消毒优选为采用多菌灵进行消毒;更优选为采用多菌灵原液稀释200倍液进行消毒。
步骤(2)中所述的基质的主要成分为蛭石、珍珠岩、草炭、有机肥和无机肥。
步骤(3)中所述的固定优选通过如下方法实现:用75%酒精消毒后的小夹子夹住嫁接口。
步骤(3)中所述的蔗糖水优选为浓度5%~7.5%(w/v)的蔗糖水。
步骤(4)中嫁接后的管理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接后置于小拱棚内,头4天保持小拱棚全封闭,上面覆盖2~3层遮阳网,全遮光,棚内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25~30℃;第5天使苗床内的湿度下降到80%~85%,早晚拱棚两头掀开透气,温度控制在25~30℃范围内,逐渐增加光照;8~10天后揭去遮阳网,继续培养直至接穗发芽并长出2片或以上新叶。
所述的小拱棚优选为用无滴膜密封的小拱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0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