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7550.4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1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道春;葛朝晖;马静仪;王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热致流式 能源 装置 | ||
1.一种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4)、支架(8)、水滤芯(12)、雾化装置(13)、半透膜(14)和双曲线膜(15);
所述底盘(4)为顶部开口的壳体,其表面设置有吸收太阳辐射的涂层,内侧底部与侧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作为储水槽(44),其内侧底部沿周向设置有支架(8);所有的支架(8)固定并形成一个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内侧壁设置有双曲线膜(15);所述主支架的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行水气分离的半透膜(14)、进行雾化的雾化装置(13)和用于吸附污染物的水滤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4)为上宽下窄、顶部开口的回转体结构,其内侧底部中心向上延伸形成凸起(41);所述底盘(4)的侧壁(46)上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涂层,所述侧壁(46)上沿周向均匀加工有安装支架(8)的安装方孔(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的下段为直柱体(86),上段(83)呈双曲线状;所述上段(83)的表面沿背离焦点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三个支脚分别记为上支脚(81)、中支脚(84)和下支脚(87);其表面沿焦点方向并分别与上支脚(81)、下支脚(87)位置相对应处分别加工有上凹槽(82)、下凹槽(85),所述支架(8)的下段并位于中支脚(84)的下方加工有中凹槽;
所述支架(8)的下段安装在所述底盘(4)上的安装方孔(45)内,所有的安装方孔(45)内均安装有一根支架(8);所有支架(8)的上凹槽(82)、中凹槽和下凹槽(85)均朝外侧,并分别安装有上支撑圈(11)、中支撑圈(10)和下支撑圈(9)进行固定;所述中支脚(84)上方设置有半透膜(14);所述底盘(4)的凸起(41)上方设置有水滤芯(12),所述水滤芯(12)的下方开口与储水槽(4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4)的储水槽(44)上沿周向均匀加工有用于安装重力热管(7)的安装孔(43),所述重力热管(7)的上端位于安装孔(43)上,下端埋入土壤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曲线膜(15)包括上内膜(151)和下内膜(152),两者的内表面为光滑的双曲面,其内表面形状近似于;所述上内膜(151)设置在所述上支脚(81)和中支脚(84)之间,所述下内膜(152)设置在所述中支脚(84)和下支脚(8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14)为锥形半透膜,其锥底设置有雾化装置(13),其锥顶与水滤芯(12)的顶端开口位置相对应并位于其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霾装置还包括主薄膜电池(6),其内侧填充有保温材料,安装在主支架的外侧壁上,并通过所述上支撑圈(11)和下支撑圈(9)将其卡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霾装置还包括花瓣形薄膜电池(5),其置于所述主支架的外表面,花瓣形薄膜电池(5)的外表面与所述底盘(4)的顶部开口外沿抵触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热致流式能源吸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瓣形薄膜电池(5)通过薄膜电池单元沿周向设置形成花瓣形,每个薄膜电池单元包括平面电池片(51)和曲面电池片(52),所述平面电池片(51)为下窄上宽的弧形板;所述曲面电池片(52)的底端与平面电池片(51)的顶端连接,顶端为圆弧形,所有薄膜电池单元的平面电池片(51)顶端均朝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75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