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充气的智能自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6628.0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艾拜克自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0 | 分类号: | B60C23/10;B62K1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1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体 气缸拉杆 方向移动 活塞杆 通气孔 智能自行车 活塞 导向组件 方向旋转 弹性件 自充气 进气 气缸 充气装置 间隔设置 一端连接 夹持 止转 装设 收容 体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充气的智能自行车,主要由智能自行车本体、充气装置、气缸和气嘴组成;气缸,其包括缸体、装设于缸体内的第一活塞、一端连接于活塞的活塞杆、导向组件、气缸拉杆以及弹性件;导向组件套设于活塞杆靠近第一活塞的位置上;气缸拉杆的一端收容活塞杆且与活塞杆止转连接;弹性件夹持于导向组件与气缸拉杆之间;缸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通气孔以及第二通气孔;当第一通气孔进气时,气缸拉杆首先向远离缸体的方向移动;接着绕缸体的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而后向靠近缸体的方向移动;当第二通气孔进气时,气缸拉杆首先向远离缸体的方向移动;接着绕缸体的轴线沿第二方向旋转;而后向靠近缸体的方向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充气的智能自行车。
背景技术
智能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当在路途中才发现车胎没气时会影响人们的旅途进程和心情,而打气筒又不能一直随身携带,这就给人们使用智能自行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可随时随地、快速方便充气的智能自行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045915.4,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自充气自行车,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自充气自行车,它包括自行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智能自行车本体横梁下方的空心斜柱为两头密闭内部光滑的钢管结构,且壁厚至少为6mm,其所能承受的安全气压为30-50MPa,且空心斜柱上开设有孔,孔上设置有高压阀门,所述的空心斜柱上绑定有打气筒高压皮管,该高压皮管的一端与高压阀门配合使用,自行车把头上设置有照明灯,该照明灯由发电机供电,发电机由车轮带动。该申请案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行车野外充气难的问题,但是结构复杂、车身庞重,尚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可自充气的智能自行车,可解决智能自行车户外充气困难的问题,从而加快人们的旅途进程,放松旅客心情。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可自充气的智能自行车主要由智能自行车本体、充气装置、气缸和气嘴组成。所述智能自行车本体上安装有充气装置,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曲轴、连杆、活塞杆、活塞;所述的充气装置与气缸相连,所述气缸尾部和气嘴通过气管相连。所述充气装置中的曲轴与连杆的大头部套在一起,连杆的小头部与活塞杆套在一起,活塞杆顶部安装有活塞。所述的充气装置中的曲轴与智能自行车本体中的脚踏板固连在一起;气缸,其包括缸体、装设于缸体内的第一活塞、一端连接于活塞的活塞杆、导向组件、气缸拉杆以及弹性件;导向组件套设于活塞杆靠近第一活塞的位置上;气缸拉杆的一端收容活塞杆且与活塞杆止转连接;弹性件夹持于导向组件与气缸拉杆之间;缸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通气孔以及第二通气孔;当第一通气孔进气时,气缸拉杆首先向远离缸体的方向移动;接着绕缸体的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而后向靠近缸体的方向移动;当第二通气孔进气时,气缸拉杆首先向远离缸体的方向移动;接着绕缸体的轴线沿第二方向旋转;而后向靠近缸体的方向移动;气嘴,包括旋转座,旋转座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体,所述旋转座内侧或上端设有支架,支架与旋转座之间形成通气间隙,支架上端设有端盖,端盖与旋转座之间设有可将通气间隙封闭或开启的密封盖。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无需借助额外工具来进行充气,可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充气困难的需要,保证了旅客户外充气的快速与便捷。
附图说明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智能自行车本体、2充气装置、3气嘴、4气缸、5脚踏板201.曲轴、201.连杆、203.活塞杆、204.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艾拜克自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艾拜克自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6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