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6110.7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夏燕敏;苏智青;宋晓芳;沙鸥;许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58;C08F220/34;C08F222/38;C08F220/54;C08F220/18;C08F220/12;C08F222/14;C08F226/10;C08F212/12;C08F222/20;C08F226/02;C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疏水缔合聚合物 凝胶微球 调剖剂 制备 反相微乳液 复合乳化剂 复合引发剂 聚合物微球 微米级微球 油溶性溶剂 丙烯酰胺 反相悬浮 分散聚合 高温高盐 离子单体 三次采油 疏水单体 采收率 交联剂 重量份 可用 粒径 乳液 深部 油藏 沉淀 应用 | ||
1.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以重量份数计,由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体系在复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反应制得:
a)20~70份的油溶性溶剂;
b)2~20份的复合乳化剂;
c)20~70份的含有丙烯酰胺、离子单体及疏水单体的水相,所用单体在水相中的含量为40~70%;
d)0.05~2份的交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溶剂选自脂肪烃、芳烃、卤代烃,用量占整个体系的20~7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乳化剂包含主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其中主乳化剂包含非离子型的亲油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两者配比使得复合乳化剂体系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在3~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乳化剂选自醇类或盐类,两者总用量占乳化剂体系的1~3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水相还包含除丙烯酰胺外的其他非离子水溶性单体,所述其他非离子水溶性单体优选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N-乙烯基乙酰胺、N-乙烯基吡啶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单体选自阴离子单体和/或阳离子单体;所述疏水单体包含但不限于非离子型的长链结构疏水单体、具有环状结构的疏水单体、孪尾型疏水单体、含氟疏水单体、阴离子型疏水单体、阳离子型疏水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选自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含两个或多个醛基的醛类、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引发剂,以上述全部单体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
(a)0.02~1.0%的氧化剂;
(b)0.02~2.0%的还原剂;
(c)0.03~2.0%的偶氮类化合物。
9.权利要求1~8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在反应釜中加入油溶性溶剂和复合乳化剂体系搅拌均匀,成为连续油相Ⅰ;将油溶性疏水单体及油溶性偶氮引发剂溶解在占油溶性溶剂总量≤10%的油溶性溶剂中,作为油相Ⅱ;
(b)将水溶性聚合单体、助乳化剂和交联剂在水中溶解、搅拌均匀,形成水相溶液;将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溶解在水中形成氧化剂水溶液、还原剂水溶液;
(c)将反应釜内连续油相Ⅰ温度控制在10~30℃,加入水相溶液及油相Ⅱ,待搅拌乳化均匀后,除氧,加入氧化剂水溶液、持续搅拌,加入还原剂水溶液引发聚合;
(d)当复合乳化剂含量为10~20%时,待反应釜内温度达到最高峰后,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透明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驱剂;当复合乳化剂含量为2~10%时,控制还原剂的加入速度、同时控制聚合釜夹套的水浴温度,使得釜内温度以≤1℃/min的速度上升,最高到40~60℃,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半透明或接近乳白色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
10.权利要求1~8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在油田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61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