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测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5389.7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3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鸣皋;杨业兵;徐建中;赵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8 | 分类号: | A61B5/18;G16H50/30;G16H50/20;A61B5/0205;A61B5/0402;A61B5/0476;A61B5/0488;A61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理 应激 管理 能力 测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测评方法,其步骤:设置任务激励,设置被试者应完成的任务;构建适用于各难度等级任务且具有相同量纲的行为指标;对行行为指标进行合理性验证;选择确定需要检测的被试者生理信号,构建完成各难度等级任务下的生理指标;对生理指标进行合理性验证;确定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指标S,S是完成各难度等级任务时的行为指标、生理指标为自变量的函数;随机选择备选对象作为被试者,获得被试者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指标,进而得到心理应激管理能力评价标准;以心理应激管理能力评价标准作为是否合格的选拔和评价准则。本发明能有效地对被试者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进行定量化的测评,用于人员心理应激管理能力的选拔与训练效果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理应激测评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人在面临困难、危险时,在心理上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在执行高难度、高危险任务时,过度的心理应激会导致作业人员发生认知功能下降、行为水平降低、情绪紧张,甚至产生躯体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任务的顺利完成。长期的心理应激状态会严重影响人员健康,使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是人对应激反应的控制能力,它是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受到遗传因素、个性特征、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使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心理应激管理能力强的人,在面对高难度、高危险任务时可更好地发挥人的潜在能力,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在飞行员等高危执业人员的选拔中,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选拔要素。在相关人员的训练过程中,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如何有效地检测评价人员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定量化地为相关作业人员选拔和训练提供把关指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于心理应激管理能力的检测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心理量表评估法、专家访谈法、唾液及血液皮质醇检测法、人体生理信号检测法等。其中心理量表评估法虽然无创,但通过被试者对特定问题的主观回答,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评价的时限性往往滞后,难以反映被试者在应激情境下的即时真实感受、状态和影响。专家访谈法依赖于专家与被试者的访谈互动,测评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专家的经验和对评价标准的主观认定,评价结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滞后性,与量表评定法的缺点类似。唾液和血液皮质醇检测法测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需要在应激发生的适当时机采集被试者的唾液或血液,其中血液采集属于有创检查,虽然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受制于采集设备的程序,实施此检查的时效性和便利性差,难以对任务过程中个体的应激水平进行有效测评。人体生理信号检测法主要基于检测人体的电生理信号对心理应激进行评价,该类方法可以在应激产生的过程中进行,操作也相对简单。目前,已有一些心理应激检测技术是基于此方法的,下面是两个采用此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
在公开号为CN105664332A、名称为一种心理应激训练系统及方法的专利文献中给出了一种在监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条件下进行应激训练的方法,通过一个封闭的头盔,在头盔中设置屏幕,将屏幕连接一个终端机,同时终端机通过一个脉搏血氧仪连接人体,通过向屏幕播放不同的画面,用脉搏血氧仪测试人体的反应,实现对训练者应激的掌握,以便为训练者提供适当的训练科目,降低相应激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该技术方案虽可以检测训练对象的应激反应强弱,通过逐步训练降低对特定刺激的应激反应,但该技术方案是通过呈现激烈的影像,训练者被动地受激产生应激反应,完全没有对被试者给以主动的任务激励,也没有对训练者的行为进行评价,不能用于复杂任务导致的应激反应评价和训练,而且该方案对应激的评价依靠个人基线,无法对不同被试者进行应激强度的比较,更不能量化地评价训练者的心理应激管理能力,无法广泛地用于作业人员的选拔和训练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5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爪哇根结线虫的抗/耐病性鉴定方法
- 下一篇:他克莫司外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