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循环导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2845.2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8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国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黎泽洲 |
地址: | 4434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热腔 换热管 循环管 加热装置 锅炉体 连通 导热结构 锅炉循环 锅炉 体内 循环驱动装置 导热介质 锅炉结构 热量传导 内部腔 循环泵 圆形顶 承压 水腔 优选 柱状 加工 穿过 燃料 燃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循环导热结构,包括集热腔、换热管和循环管;在锅炉体的底部,加热装置的上方,设有集热腔,集热腔内部腔体内设有导热介质;集热腔与至少一根换热管连通,换热管穿过锅炉体与循环管连通,循环管与集热腔连通,在循环管设有循环驱动装置。通过设置的集热腔的结构,取消现有技术中的双层水腔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并且采用常用的柱状加圆形顶的锅炉结构,也有利于增大锅炉的承压能力,并且也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设置的集热腔能够使加热装置的火焰被集中在锅炉体的底部,增加了燃料的利用率。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循环泵,能够快速利用换热管将热量传导给锅炉体内的水,进一步充分利用加热装置燃烧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锅炉循环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设备均是采用加热装置加热锅炉体以使锅炉体内的水加热生成水蒸汽。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需要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专利文献CN 101871688 A记载了一种热导管锅炉,这种热导管锅炉包括圆柱形锅壳和设置于锅壳内部的筒状炉胆,所述炉胆与锅壳之间形成炉体水腔,炉胆内部形成炉膛,在炉膛的上部设置一个内水盒,该内水盒的内腔通过连接管与炉体水腔连通 ;炉胆顶部分别设置若干热导管 ;每根热导管一端开口于炉体水腔,另一端为盲端并向下伸向炉膛 ;该锅炉受热面积大、热传导迅速集中。但是该锅炉的形状结构加工难度大,耐压能力较差,且锅炉的热量流失较大,燃烧器的燃烧余热回收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循环导热结构,能够简化热导管锅炉的加工难度,减低生产成本,优选的方案中,能够充分利用燃烧器的燃烧余热,并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智能化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循环导热结构,包括集热腔、换热管和循环管;
在锅炉体的底部,加热装置的上方,设有集热腔,集热腔内部腔体内设有导热介质;集热腔与至少一根换热管连通,换热管穿过锅炉体与循环管连通,循环管与集热腔连通,在循环管设有循环驱动装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集热腔由多根环状或螺旋状的金属管组成侧壁,集热腔的顶部为锅炉体的底部,集热腔的底部开放。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集热腔的侧壁由封闭的金属空腔组成,集热腔的顶部为锅炉体的底部,集热腔的底部开放。
优选的方案中,集热腔通过转接头与三通接头与多根换热管连通,多根换热管与位于锅炉体顶部的汇集管连通,汇集管与循环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泵的出口与循环管连接,循环管与集热腔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锅炉循环导热结构,通过设置的集热腔的结构,取消现有技术中的双层水腔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并且采用常用的柱状加圆形顶的锅炉结构,也有利于增大锅炉的承压能力,并且也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设置的集热腔能够使加热装置的火焰被集中在锅炉体的底部,增加了燃料的利用率。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循环泵,能够快速利用换热管将热量传导给锅炉体内的水,进一步充分利用加热装置燃烧的热量,设置的保温壳体、吸热板和挡流板的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加热装置燃烧产生的余热。设置的主控装置能够智能的控制水位、加热温度、换热效率和加热装置的燃烧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温壳体1,循环管2,循环泵3,汇集管4,吸热板5,挡流板6,进水阀7,锅炉体8,换热管9,安全阀10,集热腔11,加热装置12,抽风机13,排风管14,主控装置15,排水阀1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国,未经刘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2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体的集热腔结构
- 下一篇:一种超临界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