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生素B5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1424.8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8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裴立忠;王智;王锋;徐强;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金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1/02 | 分类号: | C07C231/02;C07C23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101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生素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B5粗品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包括:将DL‑泛解酸内酯酶解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净化过滤,内酯化,溶媒提取,D‑泛酸钙合成,真空干燥得到VB5粗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D‑泛解酸和L‑泛解酸内酯的方法,克服萃取工艺易发生乳化造成质量、收率降低,同时以溶媒法结晶技术析出VB5,缩短结晶时间,提高了提取收率和产品质量,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该方法简便,溶媒损耗少,可降低环境污染,可操作性强,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维生素B5粗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B5(VB5),又名D-泛酸钙,化学名称D-N-(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酰基)-β-氨基丙酸钙),相对分子量:476.54。泛酸钙可以分为DL-型(混旋体)、D-型(右旋体)、L-型(左旋体)三种型式,其中,只有D-型(右旋体)具有生物活性。
VB5是无嗅,稍有苦味的白色粉末。其比旋光度+250~+280;熔点159~160℃;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中性(pH5.0~7.0)条件下很稳定;对光、热稳定。
VB5进入人体释放出钙元素和泛酸,而泛酸是辅酶A前体物质,进而转化为辅酶A而产生生理作用,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作用,是人体和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微量物质。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
VB5临床用于治疗维生素B缺乏症,周围神经炎,手术后肠绞痛。也可作为辅助营养用品,增强人体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VB5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有效加快动物生长,提高畜禽抗病能力。
根据D-泛酸钙具有手性特征,VB5生产工艺的研究热点倾向于微生物酶法,即采用尖镰孢霉菌( fusarum oxysporm )等微生物生物发酵产生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存在菌丝体中),将这种酶作催化剂加入到DL-泛解酸内酯液中,选择性地对不对称水解DL-泛解酸内酯中的D-泛解酸内酯进行拆分,将DL-泛解酸内酯拆分成 D-泛解酸和L-泛解酸内酯,分离后的 D-泛解酸,经内酯化处理,得到 D-泛解酸内酯,再与3-氨基丙酸钙反应,合成D-泛酸钙。酶法拆分工序简单,能量消耗与溶剂消耗也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少,故而成为维生素B5(VB5)生产厂家的首要选择。但是,上述酶法水解拆分DL-泛解酸内酯工艺中,一般需要将D-泛解酸和L-泛解酸内酯萃取分离,萃取过程中,易发生乳化反应:轻度乳化时,需要加入适量活性碳、氯化钠饱和盐水等,进行长时间静置,可实现有效分离;乳化严重时,则效果欠佳。另,加入活性碳易吸附D-泛解酸,影响提取收率。
D-泛解钙合成过程中,一般通过D-泛解酸内酯(C6H10O3,M130)与3-氨基丙酸钙(C6H6O4Ca,M218)进行反应,生成D-泛酸钙(C18H32N2O10Ca,M476),结晶过程需要低温,加晶种,在较长时间诱导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维生素B5提取及产品质量,且工艺简单,溶媒损耗少,制备时间短,同时可降低环境污染的维生素B5粗品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金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金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14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缸套及空压机
- 下一篇:一种无轴承的压缩机外壳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