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0180.1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3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楚罗;曾维轩;龚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1/04 | 分类号: | C07D401/04;C07F7/08;C07D401/14;C07D413/14;C07D417/14;C07D409/14;C07D495/04;C07D471/1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迟 荧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较大共轭面积的拉电子效应的1,8‑萘酰亚胺基团:具有多个1,8‑萘酰亚胺单元时,在酰亚胺的N位点或在萘环上的C位点通过芳香环桥联或直接相连,Xn和Yn为非芳香性脂肪族烷基或具有芳香性或给电子效应的芳香基团或杂原子芳环体系。本发明的材料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可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发光材料,通过与适当的主体材料搭配,具有较高的水平定向的跃迁偶极取向分布(如附图所示),可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低、效率高的发光器件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致延迟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包含其的组合物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与液晶显示相比,具有主动发光、柔性显示等诸多优势,在显示、照明等方面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光电转换效率是评估OLED的重要参数,自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以来,为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各种基于荧光、磷光的发光材料体系被开发出来。基于荧光材料的OLED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但受限于量子统计学定律,在电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单重激发态激子和三重激发态激子的比例为1:3,因此荧光材料的内发光量子效率被限制在25%。磷光材料由于具有重原子的旋轨耦合作用,可利用三重激发态激子,其理论内发光量子效率为100%,但基于磷光的OLED具有明显的效率滚降效应,即发光效率随电流或电压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这对高亮度的应用不利。
为了克服这两种材料的缺点,Adachi等提出了利用三重激发态激子反向隙间蹿跃(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的热致延迟荧光材料。这样便可利用不含有重金属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实现可与磷光OLED相当的高效率,参见C.Adachi,et.al.,Nature,Vol 492,234,(2012)。但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由于其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差值(ΔEST)较小,故分子单重态辐射跃迁的重叠积分较小,其荧光的振荡因子(f)较小,从而导致其荧光量子效率降低。基于此类材料的OLED器件还有待研究和发展,包括器件寿命等诸多指标都有待提高。
基于以上背景,现有技术,尤其在材料方面的解决方案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包含其的组合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致发光器件材料成本高,滚降快的问题,以及解决热致延迟荧光材料荧光量子产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具有如下结构:
或者由两个上述结构桥联的结构,所述桥联结构的桥联形式可为X桥联、Y桥联、或B桥联;
其中X为单键或芳香基团的桥联或作为端基的非芳香性脂肪族烷基或具有芳香性或给电子效应的芳香基团或杂原子芳环基团;
Y为单键或芳香基团的桥联或作为端基的具有芳香性或给电子效应的芳香基团或杂原子芳环基团;
B代表为单键直接相连的桥联或者具有芳香性的桥联基团。当仅有一个结构单元或以X、Y为桥联时,B为氢原子。
优选地,所述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具有下列结构中的任一种:
其中,
X为单键或芳香基团的桥联或作为端基的非芳香性脂肪族烷基或具有芳香性或给电子效应的芳香基团或杂原子芳环基团;
Y为单键或芳香基团的桥联或作为端基的具有芳香性或给电子效应的芳香基团或杂原子芳环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0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