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助力手杖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5302.8 | 申请日: | 2017-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2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长乐 |
主分类号: | A45B3/08 | 分类号: | A45B3/08;A45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0860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控制器 激光测距器 挡板 杖身表面 电阻 喇叭 新型智能 上端 金属杆 手杖 杖身 导线电连接 垂直固定 电阻接触 控制器电 把手 | ||
一种新型智能助力手杖,由杖身、激光测距器、电阻、挡板、喇叭、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杖身为圆柱体且其上端设置有把手,挡板垂直固定在杖身表面,挡板与杖身表面的夹角内设置有弧形的电阻,激光测距器通过金属杆连接在杖身表面,金属杆与电阻接触,喇叭设置在杖身上端,蓄电池和控制器均设置在杖身内部,控制器位于蓄电池上端,蓄电池与控制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喇叭、电阻和激光测距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助力手杖。
背景技术
普通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顶端有一个把手,充当行走时的“第三条腿”,稳定身体。但由于普通拐杖探测路面的距离有限,当使用者视力不佳或为盲人时,很难通过普通的拐杖探清前方一定距离的坑洼或凸起路面,极易跌倒。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普通拐杖探路距离有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助力手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智能助力手杖,由杖身、激光测距器、电阻、挡板、喇叭、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杖身为圆柱体且其上端设置有把手,挡板垂直固定在杖身表面,挡板与杖身表面的夹角内设置有弧形的电阻,激光测距器通过金属杆连接在杖身表面,金属杆与电阻接触,喇叭设置在杖身上端,蓄电池和控制器均设置在杖身内部,控制器位于蓄电池上端,蓄电池与控制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喇叭、电阻和激光测距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使用过程中,将拐杖竖直放置,调节金属杆与杖身表面的夹角,电阻接入的面积将变化,使得电流信号变化,该信号传至控制器,通过数据对比可准确判断该位置的角度;激光测距器检测与地面的距离并将该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利用测得的距离、杖身的长度及夹角,计算出前方一定距离路面的高低情况;若超出安全范围,控制器将控制喇叭发出相应的提示音,通过改变电阻接入面积即可实现较远距离的探测,达到提醒行者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距离检测和语音提醒,实现了路况较远距离的探测,达到提醒行者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杖身,2.激光测距器,3.电阻,4.挡板,5.喇叭,6.控制器,
7.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智能助力手杖,由杖身1、激光测距器2、电阻3、挡板4、喇叭5、控制器6和蓄电池7组成。杖身1为圆柱体且其上端设置有把手,挡板4垂直固定在杖身1表面,挡板4与杖身1表面的夹角内设置有弧形的电阻3,激光测距器2通过金属杆连接在杖身1表面,金属杆与电阻3接触,喇叭5设置在杖身1上端,蓄电池7和控制器6均设置在杖身1内部,控制器6位于蓄电池7上端,蓄电池7与控制器6通过导线电连接,喇叭5、电阻3和激光测距器2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6电连接。使用过程中,将拐杖竖直放置,调节金属杆与杖身1表面的夹角,电阻3接入的面积将变化,使得电流信号变化,该信号传至控制器6,通过数据对比可准确判断该位置的角度;激光测距器2检测与地面的距离并将该数据传送至控制器6,控制器6利用测得的距离、杖身1的长度及夹角,计算出前方一定距离路面的高低情况;若超出安全范围,控制器6将控制喇叭5发出相应的提示音,通过改变电阻3接入面积即可实现较远距离的探测,达到提醒行者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长乐,未经周长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5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