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管类零件自动校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2697.8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6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穆振凯;翟瑞雪;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21D3/00;B21C51/0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管类 零件 自动 校直机 | ||
一种轴管类零件自动校直机,其包括机架、电动缸、浮动工作台、左旋转装置、右夹紧装置、支撑座、检测传感装置,其中机架为框架结构,电动缸和浮动工作台分别设在机架上横梁和下横梁,左旋转装置和右夹紧装置分别设在浮动工作台的左侧和右侧,支撑座设在浮动工作台的下固定板中央位置,检测传感装置设在支撑座的内部。本发明在校直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待校直件一次夹紧完成多次检测和校直的功能,避免了校直时每次进行挠度检测完成后需要松开夹紧顶尖,再置于V型块上做校直的繁琐工序。同时,也克服了松开夹紧顶尖将待校直件放置在支点上时,最大挠度面偏离的问题,提高了校直机的效率和校直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校直机。
背景技术
校直机是针对机械行业中普遍使用的基础零件轴和管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变形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变形而进行校直的设备,以达到机械系统的安装及运转精度要求。
但是,现有的大型校直机一般都基于理论的校直行程进行校直,往往一次难以校直到精度要求范围内,这就需要对弯曲部位进行多次校直以达到最佳精度。然而,大多数的校直机都是检测和校直是分开进行的,先人工检测出待校直轴管零件的挠度,后安装在校直机上进行校直。在反复的检测与安装校直过程中不但步骤繁琐,效率低,更为重要的是最大挠度位置定位由人工进行判断必然会产生偏差,影响了校直的精度。公开号为CN103658242A的专利采用输送装置移动待校直件,中间设置校直辊进行校直,末端安放检测装置。但是,其结构并没能实现最大挠度面的自动定位功能,只能依靠人为定位最大挠度面,在轴线方向上做挠度测量后输送校直。这样选出的最大挠度面不够精确,而且在轴的移动过程中不能避免最大挠度面的偏移问题,校直精度和效率远远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多次自动检测并定位最大挠度面和自动校直的轴管类零件自动校直机。
本发明包括机架、电动缸、浮动工作台、左旋转装置、右夹紧装置、支撑座、检测传感装置,其中机架为框架结构,电动缸和浮动工作台分别设在机架上横梁和下横梁,左旋转装置和右夹紧装置分别设在浮动工作台的左侧和右侧,支撑座设在浮动工作台的下固定板中央位置,检测传感装置设在支撑座的内部。
所述设在机架下横梁上的浮动工作台包括上承压板、下固定板、导柱导套、弹簧和限位螺钉,其中上承压板的中心位置设有矩形孔,导柱导套对称分布于浮动工作台两端,导套的下端与下固定板固连,导柱的上端与上承压板固连,在上承压板上下运动时起导向作用,以保证待校直件的轴线与压头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垂直;弹簧对称固定在下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侧,用于支撑上承压板;限位螺钉穿过上承压板上的沉孔,将螺钉底部螺栓头旋入下固定板的螺纹孔内,限位螺钉旋入螺纹孔后上承压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会小于弹簧的原始长度,这样弹簧就会被压缩,弹簧的预紧力使得上承压板被支撑起来,微调节限位螺钉的旋入深度将上承压板相对下固定板的高度限制在要求范围内;
所述支撑座包括左V型块、右V型块、左V型块底座、右V型块底座、支撑平台,其中支撑平台下表面与上述下固定板中部固连,在支撑平台上板两侧设有相平行的U型孔,支撑平台的两端分别设有V型块底座,V型块底座均可在U型孔内滑动,两个V型块底座相对距离可手动调节,以满足校直工艺需求;两个V型块分别设在V型块底座内;传感器支架设在支撑平台中间,激光位移传感器设在传感器支架内;
所述左旋转装置包括伺服电机、联轴器、主轴轴承座、驱动顶尖、滑板、固定座、电机支座,其中固定座为平行的两个槽口朝外的凹形结构,其下边板固定在上承压板上,其上边板设有长形通孔,滑板通过螺栓插在长形通孔内,伺服电机的电机支架固定在滑板的一侧,主轴轴承座固定在滑板的另一侧,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主轴连接,驱动顶尖安装在主轴的锥形孔内,伺服电机的旋转将带动驱动顶尖做回转运动;可手动调节滑板沿电机轴线方向相对固定座的距离,即调节了驱动顶尖相对V型块的距离,通过此调节使得待校直件最大挠度位置位于压头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26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