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生物消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2604.1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1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水源(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20;C02F3/34;C12R1/885;C12R1/10;C12R1/07;C12R1/685;C12R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 消解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生物消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消解剂将康宁木霉菌种提取液、地衣芽孢杆菌菌种提取液、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菌种提取液、黑曲霉菌种提取液、构巢曲霉菌种提取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提取液,再将沸石浸没于所述混合提取液中,浸泡后取出,干燥即得。2016年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消解剂治理上海普陀区某黑臭河道,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消解剂可显著降低黑臭河道中的CODcr、BOD5、NH3‑N和TP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湖泊有机污染生物治理的复合生物消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在污染河道湖泊中对于有机污染的生物治理方面,国际上兴起的投放微生物或者微生物产物工艺,其原理是利用生物培养或者提取的方法,制取单一的菌种或者生物提取液,在实际的使用中,单一、活体的菌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提取液效率低,且目前的工艺水平整体较低,制备的成本高,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有效的生产手段,实现生产的产业化困难,无法解决目前河道湖泊有机污染治理在生物类产品上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消解剂,所述生物消解剂包括:康宁木霉、地衣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黑曲霉、构巢曲霉;和/或其菌种提取液。
具体的,所述生物消解剂还包括沸石。
具体的,所述菌种提取液包括将所述菌种和/或所述菌种的发酵液进行破壁处理后再离心分离,取上清即得。具体的,所述破壁处理包括超声波破壁处理;再具体的,所述超声波破壁处理包括超声波破壁15-20min;具体的,所述离心分离包括离心分离8-10min。
具体的,所述菌种的发酵液包括:
将所述菌种的摇瓶菌液接种入装有所述菌种的培养基的菌种培养罐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后,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得发酵液。
具体的,所述接种的接种量包括:按照2.0%-5.0%的重量百分含量接种;再具体的,按照2.0%、3.0%或5.0%的重量百分含量接种;
具体的,所述菌种的培养基的装量包括:按体积百分数计,为所述菌种培养罐最大装量的60-65%;再具体的,为所述菌种培养罐最大装量的60%、62%或65%;
具体的,所述培养包括:菌种培养罐的搅拌速度包括220-180r/min,供氧量包括0.08-0.1kg/h·L,温度包括37℃;再具体的,菌种培养罐的搅拌速度包括220r/min或180r/min,供氧量包括0.08kg/h·L或0.1kg/h·L;
具体的,所述培养一段时间包括连续培养24h;
具体的,所述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包括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培养24-30h;再具体的,连续培养24h或30h;
具体的,按照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加入量包括0.1%-0.2%;再具体的,按照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加入量包括0.1%、0.15%或0.2%;
具体的,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包括20%;
再具体的,所述菌种的发酵液包括下述1)-3)中的至少一种:
1)按照2.0%的重量比例,将所述菌种的摇瓶菌液,接种入装有所述菌种培养基的菌种培养罐中,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培养基装量为所述菌种培养罐最大装量的65%,菌种培养罐的搅拌速度控制在180r/min,供氧量为0.08kg/h·L,37℃条件下,连续培养24h;按照0.1%的重量比例,加入20%重量浓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再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培养30h,得到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水源(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水源(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2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