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1921.1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3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向前;赵振江;沈春龙;王健;许胜;李彦林;朱勇;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2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接头 连接 自动 装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软管与接头的连接安装大多数停留在人工手动安装模式,导致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而且,现有的软管外层通常设有金属网,其裁剪之后呈发散状,严重阻碍了软管接入接头的过程。为了使软管顺利进入金属接头,必须先使软管的外层金属网处于拉伸收缩状态。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效率高的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它包括设备平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该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均设于设备平台上,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呈十字状配合设置;
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和分体式整形孔,所述分体式整形孔包括二个半圆孔结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及第二运动机构均设有半圆孔结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并带动分体式整形孔进行开合动作;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软管夹持机构和接头夹持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和第四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及第四运动机构分别设有软管夹持机构或接头夹持机构并使其沿同一轴向进行位移,实现软管与接头的安装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均设有半圆孔结构,通过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分别驱动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进行运动使得半圆孔结构配合进行开合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三底座,所述第四运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四底座,所述第三底座上设有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四底座上设有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四电机;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设于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并通过第三电机控制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进行运动以实现软管夹持机构的位移,所述接头夹持机构设于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并通过第四电机控制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进行运动以实现接头夹持机构的位移,并使得软管夹持机构和接头夹持机构沿轴向运动;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包括软管夹持上部、软管夹持下部、软管夹持平台、第五电机、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五底座,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软管夹持平台,所述软管夹持平台一侧设有第五底座,所述第五底座上设有第五电机和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与第五电机相连,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软管夹持上部,所述第五底座上设有与软管夹持上部相对的软管夹持下部,并通过第五电机驱动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下运动并带动软管夹持上部与软管夹持下部的离合以实现软管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所述接头夹持机构包括接头夹持上部、接头夹持下部、接头夹持平台、第六电机、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六底座,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接头夹持平台,所述接头夹持平台一侧设有第六底座,所述第六底座上设有第六电机和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与第六电机相连,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接头夹持上部,所述第六底座上设有与接头夹持上部相对的接头夹持下部,并通过第六电机驱动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下运动并带动接头夹持上部与接头夹持下部的离合以实现接头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均为步进电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学院,未经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1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的双伺服翻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表的叶轮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