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散料计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8037.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先锋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计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料称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散料计量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称重计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发展生产都离不开称重计量。企业的物资计量作为基础的生产数据、决策依据,给公司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前提保障,只有物资计量的精准、稳定、迅速,才能更好的根据相应的采购、销售数据,及时调整产能、品种、库存,从而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所以就需要计量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要与企业的步伐相一致,尤其是散料计量,散料的计量和交接是冶金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散料计量大都采用看船位吃水线、电子皮带秤计量以及用汽车短驳到电子汽车衡上计量等。电子皮带秤计量,由于其为动态计量,外界因素对计量影响较大,不容易控制。汽车短驳到电子汽车衡上计量,虽然计量比较可靠,但运行费用较大,切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等。上述原因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不仅容易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达到防止人为作弊的目的,这样企业的效益也达不到想要的水平,给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关键的是,人为作弊和人为误差得不到有效遏制。目前为止,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并且使用计算机对称重计量进行控制,但是对于实际的生产信息的管理仍然不能够做到有序高效,在很多的称重点仍然需要人工的操作并且要求称重点二十四小时人工值守,由于很多公司的称重计量点都分散在不同的厂区不同的地方,这样给企业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了困难,研究基于物联网的计量系统即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急需要一种计量精准可靠、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的基于物联网的散料计量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散料计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计量不精确、人为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散料计量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所述感知层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称重设备、存储单元和信号收发器,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称重设备的计量数据,所述信号收发器用于将所述计量数据以及所述中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信号经由所述传输层发送至所述平台层,并接收所述应用层的反馈信号;所述感知层还包括与所述称重设备电性连接的无人值守系统。
优选的,所述无人值守系统包括与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的若干射频卡、栏杆机、红外探头和指示灯,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电性连接有备用电源、打印机、摄像头和对讲机。
优选的,所述无人值守系统的无人值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射频卡感应待测车辆及装置,并以感应信号激活所述栏杆机;S2、所述红外探头经由S1中所述的栏杆机抬起而激活,并检测所述待测车辆及装置的设备信息;S3、所述S2中的待测车辆及装置驶入所述称重设备,判断所述称重设备的稳定度并进行称重计量;S4、所述摄像头抓拍所述S3中的称重计量采集信号,保存所述采集信号并通过所述打印机打印。
优选的,所述平台层包括3D可视化监控模块,所述3D可视化监控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摄像头的影像信号并虚拟成像后传输至所述应用层。
优选的,所述称重设备配合连接有称重防作弊系统。
优选的,所述称重设备包括汽车衡、地磅、皮带秤、给料秤和装载机秤。
优选的,所述传输层包括若干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方式包括WIFI连接、光纤连接和蓝牙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台层包括进程触发单元以及与所述进程触发单元匹配的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感知层传输的数据加密。
优选的,所述应用层包括远程终端,所述远程终端包括PC机和手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远程终端,以远程监控计量工作,用户登录WEB或APP即可远程查看和管理设备信息,远程管理方便,效率高;
2、集中监测监控,简单高效,故障检测可实时推送至远程终端,故障发现快,定位准;
3、实现无人值守和检测,有效降低人员成本;
4、采用称重防作弊系统,作弊检测手段多样,发现及时,减少人为作弊误差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感知层硬件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是无人值守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先锋,未经吴先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8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