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系灭火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6962.1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8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汪荣荣;胡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D1/02 | 分类号: | A62D1/02;A62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灭火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系灭火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水系灭火剂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起泡剂加入水中搅拌溶解至pH值稳定形成溶液a,同时将稳泡剂也加入另一份水中搅拌溶解形成溶液b;步骤二:混合步骤一中的溶液a和溶液b形成混合液A;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液中添加调质剂调节pH到碱性;步骤四:将稳定剂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形成溶液c,将溶液c加入步骤一的溶液a中形成混合液B,再将混合液B与溶液b混合形成混合液C,或者将溶液c加入步骤二中的混合液B中。起泡剂、稳定剂和稳泡剂分别溶于水中后再进行混合,不易生成沉淀,起泡剂和稳泡剂的溶解可同时进行,缩短了溶解时间,提高了制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系灭火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水系灭火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灭火剂是指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终止燃烧的物质;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按其状态特征分为液体灭火剂、固体灭火剂和气体灭火剂三大类。
气态灭火剂中的哈龙灭火剂具有灭火速度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火焰扑灭,而且用量少,易气化,不导电等特点一经问世就在世界各地使用。但是哈龙灭火剂含有卤代烷,排放大气中一经太阳紫外线辐射反应分离出卤素原子,会破坏大气臭氧层,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1985-1987年国际社会先后制订了相应的公约和议定书禁止使用这类型灭火剂,我国也已经全面废除使用这种灭火器了。
自哈龙灭火剂后,各国都在寻找代替哈龙的灭火剂,为了响应当今社会安全环保的主题,寻找不但能快速灭火,而且对环境亲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灭火剂,水系灭火剂的探索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水作为不燃液体,是最充足的天然灭火剂,而且应用最广泛。但水易于流动,喷射到燃烧区停留时间很短,大部分流失,实际灭火过程中只有小部分发挥了作用,浪费率高,抗复燃性能差。目前已经有很多报道水系灭火剂,主要是为了减缓水的流动性,在水中加入增稠剂、润湿剂、阻燃剂或其他助剂,根据不同类的火灾,添加不同的物质,以增强水的灭火功能。
中国发明专利CN103520870A公开一种多功能水系灭火剂及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包括:0.2~2份的氟碳表面活性剂;0.1~0.5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5~6份的碳氢表面活性剂;0.1~1.0份的增稠剂;1.0~5.0份的润湿剂;2~6份的抗氧化剂;3~5份的阻燃剂;10~20份的有机溶剂;0.1~0.5份的防腐剂;水余量。制备方法为:1)将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混合溶剂;2)在搅拌步骤1)的混合溶剂的同时加入增稠剂;3)将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润湿剂、抗氧化剂、阻燃剂、防腐剂依次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搅拌。
中国发明专利CN106075790A公开一种多功能高效水系灭火剂及其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是a.将碳酸氢钾与增稠剂混合均匀,缓慢加入搅拌的水中充分溶解;b.将硼酸锌,磷酸一铵,尿素依次缓慢加入搅拌的上述溶液中,待前种物料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后一种物料;c.将抗冻剂加入搅拌的以上的溶液中充分溶解;d.将复合碳氢表面活性剂和复配氟碳表面活性剂加入搅拌的以上的溶液中充分溶解后既得多功能高效水系灭火剂原液。
赵艳玲等人2012年9月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上发表了“新型环保水系灭火剂的制备及灭火效果测试”,其中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溶剂A加入到三口烧瓶,放置到玻璃恒温水浴锅中。水浴锅的水温保持在58℃,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微量助剂B,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后,再一次加入主剂C、助剂D,加料间隔需要上一种物料完全溶解均匀。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反应1h后,停止加热和搅拌,在常温条件下静置24h后,液体没有分层气泡完全消失,即得该水系灭火剂原液。
以上水系灭火剂增强了水的灭火能力,但是制备方法基本是将各组分依次加入溶剂中分步溶解,这样整个制备时间会加长,而且也容易产生沉淀,影响水系灭火剂的制备。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高效制备水系灭火剂的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6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