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5854.2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生;莫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金研激光再制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8 | 分类号: | B23K1/008;B23K1/20;C22C14/00;C22C9/00;C22C9/06;C22C30/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178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厚度 硬度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制备钛合金涂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大厚度增加钛合金表面硬度涂层。首先采用丙酮将钛合金表面进行清洗,并吹干;其次将钛合金粉末逐层均匀铺在清洗的钛合金表面,每层厚度为0.2~0.4mm,每铺一层按压一层;最后将钛合金工件放入真空钎焊炉内焊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装配要求低,焊接厚度大,工件变形小,接头性能好,焊接质量高,易于实现等特点。本发明的焊接方法可有效对钛合金表面进行大厚度表面强化处理,提高焊接的厚度和硬度,达到或接近钛合金本体的耐蚀性,接近钛合金本体比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钛合金涂层薄,抗冲击能力差,与基体结合不好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备钛合金涂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具是继钢、镁、铝之后发展的一种应用广泛新型材料,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高温性能、抗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好等特点,在航天、医疗、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传统涂层一般采用热喷涂方法,将涂层材料研磨成粉末后,加热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经气体加速喷涂在零件上。钛及钛合金化学性质活泼,通过对其添加涂层可以提高其综合性能,并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然而,钛合金在高温下对氧、氮和氢亲和力强。采用传统喷涂方法对钛合金制备大厚度涂层时,残余应力大,易形成气孔、微裂纹等缺陷,且工序繁琐。目前普遍存在钛合金涂层薄,抗冲击能力差,与基体结合不好等缺点,有关钛及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钛合金涂层薄,抗冲击能力差,与基体结合不好等缺点,适用于大厚度增加钛合金表面硬度涂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多元钛合金粉末,采用分析天平,将纯钛粉、纯铜粉、纯镍粉按照不同的重量比称量,精确到0.0001g,放置在清洗干净球磨罐中,球磨罐先采用超声波清洗、再用丙酮擦拭并烘干,混粉2~3h,多元合金粉末混合物组分组成有:Cu、Ni、Ti,不同含量的合金粉末制备硬度不同涂层,根据硬度不同对合金粉末进行配置;
步骤二:钛合金工件表面首先进行喷砂处理,其次用手柄将其表面打磨,最后采用氢氟酸与硝酸配置的混合液进行酸洗,酸洗后用大量水清洗并吹干;
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备的钛合金混合粉逐层均匀平铺在清洗后钛合金表面,每层厚度为0.2~0.4mm,每铺一层轻轻按压一层直至总厚度为1~3mm;
步骤四:将放置好涂层的钛合金工件放入真空钎焊炉进行焊接,焊接规范设置:以6~8℃/min升温至920~940℃,保温80~100min,随炉冷,冷却至40℃以下出炉,加热过程中真空压力小于10-2Pa。
所述的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按重量份数计,纯钛粉20~50份,纯铜粉10~50份,纯镍粉0~30份。
所述的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纯钛粉25~50份,纯铜粉10~30份,纯镍粉20~30份。
所述的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按体积百分比计,氢氟酸与硝酸配置的混合液组成为:氢氟酸1~3%,硝酸18~22%,余量为水。
所述的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四中,真空压力范围为10-2~10-3Pa。
所述的钛合金大厚度高硬度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四中,优选的焊接规范设置:以7℃/min升温至930℃,保温90min,随炉冷,冷却至40℃以下出炉。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和思想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金研激光再制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金研激光再制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5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